图片更丑了,哈哈!
今天首先要讨论一下这两个《旅》《履》卦串词的问题。首先我们来看“旅”的字义:
旅:本义:古代*队五百人为一旅。会意字。图1是商代“父辛卣”里早期金文的“旅”字,图形中间像一杆*旗(“?”),旗杆顶部还有一些装饰物,旗子是竖长方形的;旗下有三人,古时常用“三”表示多数。整个字就表示众人聚集在旗下。旗帜在古代是*队的标志,所以“旅”字所代表的就是*旅。因为*队经常出征,引申为寄居在外,旅居。《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羁旅之臣,幸若获宥……君之惠也。”
这里指旅居于外地的商王亥和他的商队。
再来看“履”字:本义指鞋子。西周金文显示与行路有关。《履》卦中“履道坦坦”说的是太阳所运行之*道。
这些都不重要,我们今天要把“丧牛于易”的有易国位置确定一下。
《竹书纪年》记载在夏帝泄十二年,殷侯子亥賓于有易,有易殺而放之。
十六年,殷侯微以河伯之師伐有易,殺其君綿臣。
殷侯子亥賓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綿臣殺而放之。故殷上甲微假師于河伯,以伐有易,滅之,遂殺其君綿臣。中葉衰而上甲微復興,故殷人報焉。
另外《山海经大荒东经》和《楚辞天问》中对此事也都有记载,这里不再引述。商王亥通过驯服牛将货物运输到有易国去交易贩卖,后被有易国国君绵臣杀害,并且把同行人员流放,四年后上甲微替父报仇,伐有易杀绵臣。这是个古老的仇恨,可能后来经过几百年后有易国又发展起来了,商朝当然看着不爽,又或者只是为征伐找个借口而已。
另外《竹书纪年》记载:文丁二年,周公季历伐燕京之戎,败绩。燕京之戎和有易国有什么关系呢?《尔雅释地》“燕曰幽州”,幽州境内易县有易水而得名。据爻辞所述这里应该就是古易国所在地。
卦爻辞关键字句注释:
琐[suǒ]?,指玉声;细小,零碎;《疏》琐琐,细小??贱之貌。又《韵会》琐琐,繁碎猥屑貌。
次:本义:临时驻扎和住宿。
次,舍也。——《礼记·檀弓上》注。
咷(táo):同啕。形声,本义:小儿啼哭不停。
处:居住;生活。
莫敢遑处。——《诗·召南·殷其靁》
占右穴居而野处。——《易·系辞下》
资斧:货财器用。
矢:箭。
亡:失去。
誉命:赞美,称誉。命:官爵。周王季历后封为西方诸侯之长“牧师”。
卦爻辞白话解读:
初九:散碎卑微的有易小国,是他们自己招惹的灾祸。
九二:(王亥)之时到达他们的地盘临时居住,带着财物,还有小仆人,是正当的。
六三:(有易国人)焚烧了(王亥)的临时住所,杀了王亥,流放了他的小仆人,估计(王亥一行人)当时是惕厉戒惧的。
九四:王亥的商旅到达有易国,被他们抢夺了货财器用,(商王说)我心里始终不痛快。
九五:射杀野鸡,损失了一支箭,但是最终二次征伐的胜利,得到了商王的赞誉和封命官职。
上九:就像鸟儿的巢被焚烧一样战胜了燕京之戎,戎人先是取得了胜利欢笑,后来二次征伐被战败嚎啕大哭。这一切的起因都是因为当初商王子亥被有易国谋害了,这件事是他们遭遇这次凶险的源头。
卦辞:征伐燕京之戎小国是亨顺的,关于征伐燕京戎的占卜是吉祥的。
新玉说:总结一下这两卦。《小畜》上九的“妇”,我认为普通的“妇”没有机会参与到*事占卜祭祀活动中的,值得被记录在《周易》之中的只有周王季历之妻“太任”,也只有她才有这个资格和能力。这和当时权贵垄断占卜活动有关。
《旅》卦第二、三、四爻全部都是转述商王的话,以商王口吻说明这次征伐的理由,也是商朝对外扩张掠夺的借口。今天可以确定的是燕京之戎就是有易国遗民,而且在易水附近活动。这些判断最后都来自于“一矢亡”,《旅》卦把征伐战争比喻成狩猎,射杀野鸡时没有射到反而失去了武器,这不是败仗吗?而古籍记载周王季历只有这一次败绩,而且如果没有二次征伐的胜利,也不会有后面的誉命。
王新玉为往圣继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