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箭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金石为开三余堂与一根筇竹杖的遇见,以及那
TUhjnbcbe - 2021/8/12 2:29:00
看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

乌金蝉翼,

古香可挹。

金石盛宴,

岁在五月。

本月底,

一个金石传拓艺术展,

将出现在龙城太原。

或青铜,或砖瓦,

或甲骨,或金银,

或刻石,或竹木,

乃至凡可著文字图案之属,

那些冰冷的金石之物,

在一张张薄薄的宣纸上,

将站立起来,

重新获得生命。

此即谓传拓——

不惟技巧,

更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传拓者谁?

“三余堂主”姚强。

姚强其人,

生于古陶平遥,

供职于山西省直机关,

然从无傲岸睥睨之气,

秉性耿介,抱朴守真,

敦善讷言,谦逊自惜。

尤擅古文字及书法,

精于治印,

且有一奇技,

即金石传拓。

金石传拓,

中国古代独有的文献复制技术,

可准确表现碑碣和器物的文字以及纹饰,

是金石学家和书法家重要的研究范本。

不仅如此,

传拓也是一种艺术创作,

将各类拓片或裱入册页,

置于案头把玩,

或装成镜心或条幅,

悬于厅堂供人观赏,

皆成文人雅趣。

清代金石学兴盛,

青铜鼎彝研究蔚然成风,

金石器物的传拓,

日渐成为一门重要的技艺与学问。

在照相术出现之前,

聪慧的中国古人,

发明了以墨传拓青铜器全形的方法,

在纸质平面上通过传拓呈现器物的立体形态,

被称为“全形拓”,

姚强最擅者,

即为“全形拓”。

所持风格,

为清嘉道年间高僧六舟淡墨一路。

“化身千百亿,供养十方佛”

浙江海宁名僧释达受字六舟,

好金石富收藏,且能书画篆刻,

尤擅传拓,

以灯照鼎彝取形影绘于纸上,

拓出视觉立体的全形拓文本,

将古代文人金石传拓艺术,

推向一个空前的高度,

同时又附之全新的书画艺术演绎,

被世人誉为“金石僧”。

姚强传拓,

即本“金石僧”六舟大士。

自谓“三余堂主”,

堂号取自《三国志·董遇传》:

有人问董遇读书事,

董遇言“当以三余”。

又问“三余”之意,

董遇答——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姚强以“三余”铭书斋,

即意在砥志砺学不负时光,

其精进勤勉,

可见一斑。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是故,

姚强此次展览名“金石为开”,

恰如其分。

万德

法师

赵承楷

先生

因与姚强友善,

交往日长更见其孜孜以求,

钩沉稽古宵衣旰食。

研习传拓无日无夜,

识器物考源流,

闻名家必访学,

呕心沥血之中,

时时又有创见。

对其传拓印象最深之一,

是一根筇竹杖:

今年1月18日,

古文字学家、“文博大家”张颔先生仙逝,

作为再传弟子,

姚强从张颔先生三子张崇宁处得知,

张老遗有一支筇竹杖,

杖首有张老年亲题“横拖瘦竹”四字,

遂将竹杖请来

不假人手亲自恭拓,

墨色浓淡相宜而不晕不燥,

古意盎然风韵无两,

张老之神采尽在其中。

后又知张老有工作镐杖一柄,

文革时遗失,

去世后又有人送回,

经历颇为奇特,

亦拿来作全形拓,

机杼别出令人耳目一新,

也成就长者后生一段佳话。

及至见他大部传拓作品,

或西周古玉,或盛唐铜镜,

或秦砖魏瓦,或汉时画像,

以墨色,以朱砂

交融出滋润,叠加出层次,

小若鸽卵袖巧,

大则庞然盈壁,

更兼以深厚古文字学养钩沉索隐,

以书法篆刻功底题名跋尾,

金石之古韵,

拓本之墨韵,

题跋之文韵,

可谓三美俱存。

一时间,

只见落花飞舞

满室生辉缤纷万千

晋省金石遗存,

或田野或庙堂或私藏,

量大物精,

然同其他省市相比,

精于传拓尤其“全形拓”者寥寥,

通过传拓专注金石研究者亦少。

故姚强此展,

非止有首创之功,

其对山西传拓艺术和金石研究,

将成为引领和标杆,

可谓功莫大焉。

序一

姚强小记

韩石山

旷世之人,余所能识,姚强者,异人也。异之者何?有心人不妨作一试验。取姚之录音,任人听,问何人耶?必答曰:晋人也。再取姚之所书之金文,所刻之元朱文印章,所拓之汉画像砖,所制之青铜器全形拓,问何人所为?必答曰:江南高士也。《三国志.吴志.薛瑩传》有言:瑩子兼,字令长,清素有器宇,不似吴人。分明吴人,而不似吴人,此瑩子兼所以特异也。若姚强者,分明晋人,而志趣行事绝然不似晋人,故余曰:姚强者,诚异人也。

丙申十月初六于潺湲室

注:作者系著名作家山西省作协原副主席

序二

吉金贞石

张庆捷

山西是文物大省,金石遗存数以万计,居全国前列,早在清代,已有《山右金石录》《山右金石记》《山右石刻丛编》诸书问世。在各地,还陆续出过《定襄金石志》《浑源出土古物图说》《河东道属碑目》《阳城金石记》等,这些著作,均是先打拓片,然后编著,流传于世。

金石传拓源远流长,山西名碑较多,历代传拓者络绎不绝。如北魏《密云太守霍杨之碑》、东魏《刘懿(刘贵)墓志》、北周《谯郡太守曹恪墓碑》、隋代《栖岩寺舍利塔碑》、唐代《碧落碑》、唐太宗《晋祠铭》等拓片,因字体精美,颇得书法界盛赞,被国内外金石爱好者珍惜收藏。清代和民国期间,甚至有人专门拓制名碑拓片,装订成册,兜售赢利。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国家第一批书法艺术名碑,三晋名碑全列榜内。

因为工作关系,我结识不少本省拓工,其中不乏高手。他们走乡串村,翻山越岭,寻访碑志,为《三晋石刻大全》巨著做出卓越贡献。

我和姚强相识,也是缘由金石传拓。听朋友介绍,他痴迷金石传拓,凡有机会拓制碑志或造像碑,必定亲自上手。每逢双休日,则琢磨传拓,星期日晚,会将两天收获上传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石为开三余堂与一根筇竹杖的遇见,以及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