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箭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专业就是专业
TUhjnbcbe - 2021/5/6 19:36:00

看《大秦赋》,有几集,涉及郑国修渠。

郑国渠,建于秦王*元年(前)。当时韩国因惧秦,遂派水工郑国入秦,献策修渠,藉此耗秦人力资财,削弱秦国*队。此举适得其反,促进秦国更加强大。郑国渠,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是一项伟大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余里。

该渠在修的过程中,因为秦王将大多官位封给了外客,引起了嬴氏宗亲的不满。嬴氏宗亲想法让秦王赶外客,让宗亲来主持一切事物。在李斯的设计下,外客纷纷离开。当然郑国是外客,自然要被赶走。没有修完的水渠自然由嬴傒、嬴杰带着宗亲们来修了。结果出了大问题。

这就是应了专业的事,应该有专业的人来做。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最后一课是《故事二则》,一篇是《扁鹊治病》,二是《纪昌学射》,这两篇都在讲述着专业的事。

扁鹊,是医生。在春秋战国时代,医生就是给生病之人带去喜讯的,如喜鹊一般。所以,那时,所有名医,都被称为扁鹊。既然是名医生,当然专业化程度高。

读一遍课文,我与学生就开始研究这个专业化了。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看这一故事中的扁鹊,只是讲了他在“望”上的专业化程度实在高。

一望,病在肌肤,用热敷即可治愈;

二望,病在皮肉间,用针灸即可治愈;

三望,病在胃肠中,用几剂汤药可治愈;

四望,病入骨髓,不可治也!

专业不专业?诊出来了病,方法都有。没有想到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专业之人遇到非专业的王,简直没有办法。

说其病在肌肤里,大王笑话扁鹊,讽刺扁鹊,其实是在骂扁鹊。(骂人没有出现脏字)

说其病在皮肉间,大王很生气,不理睬。

说其病在胃肠中,大王是非常生气。

还好,看到扁鹊遇到他跑了,居然派人去问为什么。派的那个人,知道了答案会告诉王吗?故事没有说。估计这个人不敢,因为要是说了,大王肯定会下令追杀扁鹊。如果说了,肯定说得是瞎话。

大王,真的感到极不舒服了。这时候,传名医扁鹊了。结果扁鹊早就跑秦国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大王在治理国家上是专业的,带兵打仗是专业的,但不可能事事都专业。听专业的人,不会死那么早!

再看《纪昌学射》,他拜的师父是飞卫。飞卫也是相当专业的。纪昌来学射时,不是小孩子,他已经有妻子了。纪昌没有马上教他如何开弓放箭,而是让他去练基本功。一练不眨眼的眼力,二练把小东西看大、把模糊看清楚的眼力。练了几年后,练到位后,才教他如何开弓,如何放箭。这就是专业。

其实《纪昌学射》原故事的专业程度比课文更独特,请看:

甘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拉开弓,兽就倒下,鸟就落下,百发百中。甘蝇的一个弟子名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但他射箭的技巧却超过了他的师傅。纪昌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会瞄准,然后才可以学射箭。"

纪昌回到家里,仰卧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注视着织布机上的梭子练习不眨眼睛。两年之后,即使锥子尖刺在他的眼眶上,他也不眨一下眼睛。

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啊,还要学会视物才行。要练到看小物体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显著的物体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

纪昌用牦牛尾巴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户上,面向南远远地看着它,十天之后,看虱子渐渐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用这种方法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纪昌便用燕地的牛角加固的弓,用北方出产的篷竹作为箭杆,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穿透了虱子的心脏,但绳子却没有断。

纪昌又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高兴得抬高脚踏步,跺脚,拍胸膛。说道:"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

纪昌把飞卫的功夫全部学到手以后,觉得全天下只有飞卫才能和自己匹敌,于是谋划除掉飞卫。终于有一天两个人在野外相遇。纪昌和飞卫都互相朝对方射箭,两个人射出的箭正好在空中相撞,全部都掉在地上,却没有尘土扬起。最后飞卫的箭射完了,而纪昌还剩最后一支,他射了出去,飞卫赶忙举起身边的棘刺去戳飞来的箭头,把箭分毫不差地挡了下来。于是两个人都扔了弓相拥而泣,互相认为父子,发誓不再将这种技术传给任何人。

教完这两个故事,我告诉孩子们:尊重别人的专业,是一种素养;让自己成为某行业专业的人,也是一种素养。

什么是专业?就是在某个方面所具备超高的技能。由于所有的人在世界上的时光都非常短暂,没有哪个人能多专多能,全专全能。而拥有一项专业技能,几十年如一日的滋养熏陶,让专业更专业,这也许是生存之道。

我是小学语文老师,教此,读此,思此,越发感觉老师这个职业的专业化应引起深入思考。这条专业化之路,如何行走到更专业,行走了行业的顶端,真是一个大课题。

高子阳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业就是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