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净法师讲授
岁次庚子(年)10月6日于桦甸念佛堂
我们大家对尊重意的了解,是要通过尊重来改变我们的现缘,因为尊重不尊重在我们现前当中没有离开,没离开现缘,尊重是珍贵的一面,它在放光;另外一面是腐朽的,也是不尊重,它给道理抹黑,不是抹黑别人,是在抹黑自己,你不尊重别人,别人当然对你就看不中,大家说对不对啊?有句话这么讲的,当你把别人当成垃圾的时候,我们就是垃圾桶,因为你不尊重啊;你尊重别人把别人当成宝贝,那你就是聚宝盆了。
真正的尊重还不在这里,真正的就怕形成一个思维模式习惯性,因为不尊重,你就会把现前的这个缘分丢失了,来一个缘不尊重你又丢掉了,十件事情有九件事情丢掉了,对不对?这是不是我们的样子。十件丢九件,九件不尊重,这就叫十有八九不如意,你不如意就是在不尊重,丢掉了丢掉了,不断的丢。这时候出现一个问题,就是你形成了一个思维模式了,这种思维模式是最坏的,这个种性就喜欢不尊重,因为你习惯不尊重,所以就要学着去尊重!当习惯形成后,就已经由不得你不尊重了,那个习惯去使你不尊重,大家听懂了没有?每一个缘其实都是宝贵的,那我们修行人真正就是尊重当下的每一念。不尊重就会造成腐朽,腐朽腐朽腐朽,天天腐朽不尊重,自己都成腐朽了。所以这点叫尊重现缘,体现生命光辉的本质,因为生命的光辉本质,就在你现前这个缘分上。这个地方在孔老夫子传统文化里,有个弟子叫颜回,他老师讲完了他就能做到,我们现在是嘴巴讲做到,下去就忘了,没有特别好的根性,就容易丢失现缘,不懂尊重。颜回不贰过,他听老师讲完后,都能接纳,别人对他怎么样,他都接纳包容人家,所以孔老夫子最推崇的弟子就是颜回。
我们现在要接受这个果地教现缘的珍贵,在我们认识的时候,到位了。将来恐怕我们也会有一点机会,什么机会呢?你在这个地方彻底抉择了之后,你知道我的宝贝在哪里。这里要送给大家四个字:现行珍宝!所以现行是最珍贵的,往往我们把丢掉了,他人的言说,他人的思维,可能不是我们想要的,但是不重要,我们能不能生起尊重,那是我们自己一种的保护,自我保护,你自己才能真正的受用,我们自己得不到受用,利益众生很难。所以尊重意在缘起当中是最珍贵的,从众生份这里产生的,因为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啊,要面对你周边所有的缘分。比如说家庭里面的婆媳关系、夫妻关系、教育问题,你要面对怎么面对?少了这个珍贵的尊重,后面的问题啊,都是情绪化的,最后这个情绪化就会蔓延到整个家族。因为你这样的去散播,别人跟着学,现在人有没有发现,好的千里学不到,坏的一看就会了。好的讲了多少遍我们听不进去,要是别人做坏事啊,我们马上就能模仿。现在你看啊,我们很多弘扬的不是传统人的需要,我记得我小时候就受到电影明星的一些影响,自己有时候也生起了那种出风头,觉得出风头好,也有那个念头,但是没有做到。
比如看到古惑仔,电影里的古惑仔,打打杀杀的,那个酒瓶拿起就砸,人家还觉得是英雄,实际上那是情绪推动的,没有真正的尊重。真正的温文尔雅,就是尊重别人。我看过韩国的电视剧,有一部叫《伤道》,当中那个凌尚武知道不?他父亲是另外一个人伤害他,就是另外一个人伤害他,把他父亲害死了。后来他受了一位法师的教诲,那个法师就讲了,你要放下一支箭,放下哪支箭呢?放下恨人的那支箭,拿起一千支救人的箭,听到这些台词,虽然不是我们佛教的名词,但是让我们想起一些名言。后来他看到杀他父亲的仇家了,他见面第一个动作是什么你知道吗?韩国人一见面就是像鞠躬一样,一个礼敬成了他生活当中的习惯样子,你是我的仇人,我还是礼敬你,事归事、理归理,因为我自己要尊重自己,所以这块我们要真正的抉择,然后我们行动才能配合。你没有真正抉择下来,不认为这是好事情,你表面做一下,做不到头,后来又忘了。那一定在我们彻底抉择,我的礼敬是自受用,是自己的受用,是自己需要;比如顶礼师父,顶礼不是真正师父有能耐,大家才顶礼,而是我们心中有法,尊重法,你才顶礼。别人顶礼是别人恭敬,而不是我们有本事,别人才对我恭敬,是别人懂得尊重,是他人有礼貌。具体我们在生活当中,去运用的时候,是存在念里面的,存在我们心里,并不是让我们对所有人都去拜,那也不必要,就是你对一件事情认真负责的去做,对人能够平下心和气的去面对,这样最受用的是我们自己。所以孔老夫子的教法就是一个“仁”字,就有你有我,尊重体现在礼仪上面。仁义礼智信!
那我们净土念佛法门,他礼拜,就是让我们要弯的下腰,你挺的高高的,怎么去礼拜呢?就是从内心真正的弯下腰来,能够觉得自己在很多地方不如别人。大家记不记得每日诵念思维有两句最经典的:自觉愚恶,过于他人,毫无资格,计较他人。就凭这句话就是最高的指导,我们平时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这个方面呢,文句它的推动力,换作是知识,就没有真正的改变,就是我们能讲能说没有用,这个地方还是我们自己对这个法彻底抉择下来,你才能真正去老实。学问没有用,学问在分别里面的,就是我们内心有没有那个东西,就是礼敬的东西这个成分,这才是真正的。所以我们有时学的东西多了,往往还弯不下腰去,有没有这个情况?我们看不惯,觉得别人没做好,所以就否定了别人的行为,有时看到某一个方面,做的不得当,然后把所有的都否定掉了。有没有这样的情况?现在我们要通过阿弥陀佛的这个功德,阿弥陀佛这个愿力,让我们生起这种不变的、永恒的这种发心。因为我们原来觉得他人做的对、做的好我尊重,你做的不好,我为什么要恭敬呢?甚至我们会想我恨你还来不及,我还恭敬你啊,那因为没有法的体。现在有法的体,一切都是阿弥陀佛展现出来的,我们可以站在这个角度上去尊重他。一定抉择下来,这个人这个事就是阿弥陀佛对我们的考验也好,接引也好,这样你的恭敬是自然的,要不然是一种勉强的,不然就觉得是自己有修养,我对你礼敬,那你搞不久。我是烦恼众生,因为这件事情就是阿弥陀佛的显现,我去礼敬,那就不一样了,这个地方很重要。
礼拜我们一般的我们在做课之前都有一个仪轨,拜佛,汉传跟藏传拜佛动作不一样,动作不是重点,我们拜佛重点讲的是身业带动了意业,跟阿弥陀佛无缝对接,我们早上拜佛,在这个蒲团上拜,蒲团是不是阿弥陀佛的展现啊?是的。那天我们吉林的莲友去东林寺拜佛,大家还有印象吗?东林大佛那个台阶很长很长,现在全部修好了,大概要拜近两个小时才能拜上去,大家想不想去安徽啊?下次去我再带大家去拜佛。其实拜佛是一种享受,那次莲友有四五十人,后来他们拜上去,我们去订餐了,当中我发现有位同修身体有些虚弱,早上吃馒头吃这么小一个,一看阿弥陀佛那么远,什么时候能拜到啊。当时我就跟大家讲了,做了一个夸张的动作,我教大家怎么拜,我把头低下来,顶着台阶,在台阶上亲亲的感觉,他没看懂什么意思,我这就跟阿弥陀佛亲一亲,这步台阶就是阿弥陀佛。你要认为这里没有阿弥陀佛,拜到那个地方才是,那你心里就着急了。你这个攀缘心就受到一种压迫,越望越远,心里就着急,我跟大家讲,只有现下一拜,你享受这一拜,你感恩这一拜,你跟阿弥陀佛亲近的一拜,不一样了,人就会得到一种法的支持。要不然是另外一个支持,就是着急。什么时候能到啊?还能不能到啊?我能不能坚持的下去啊?这些杂念都来了,念什么来什么。这时候每一个作为都是阿弥陀佛,大家有没有听过西游记那首歌?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所以尊重现下这个缘分,每一个缘都是阿弥陀佛的展现,这种认知啊就是意业身业,互相在起着推动,我们意业不给力的时候,身业带动,你看很多人老坐在那,他就打瞌睡,你绕一绕就不打瞌睡了,身业就带动了意业。有时昏沉怎么办呢?我自己就这种情况,眼睛就闭上了,然后就跟昏沉了,自然就睡着了。这时候站起来绕绕佛走一走就好了,身业带动意业。有一天有个莲友问我,师父啊,念佛怎么老是要睡觉呢?一念佛就感觉要睡觉,我有什么办法对治吗?就用身业带动意业就好了。
我还教大家一个方法,南无阿弥陀佛,这个陀字你每次念重一点,那精神一打你就起来了。对不对?大家试试看看。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该做事的时候做事,人啊这个意念很重要,有时你起个念头,这个念头就带领你,因为你躁动,念头就牵引着你。人的念很不可思议的,我们凡事要想好的,认定一切都是阿弥陀佛,那就是光明的。如果你想着自己的身体不行吧,马上你的身体就不行了。我们人还有在闲的时候,太闲了,就容易生矛盾,自己找自己麻烦,而且找别人的麻烦。不知道这边是什么情况,像我们以前安徽老家是农村的,农忙的时候要割早稻,插晚秧,家家都忙的不亦乐乎,要忙一个月左右。在那个时候没听说哪一家打架吵嘴,因为都在忙嘛,干活去了。吵嘴是什么时候呢?是正月和腊月,没事闲的。所以人太安逸了,矛盾就容易起了,一定要有自己的作为。为什么佛堂绕佛能把大家聚到一起来,没有这个仪轨,大家就聚不到一起来,这个身业就带动这个意业,这个是很重要的。我们没有工作的老菩萨,最好经常来拜佛,拜佛对我们身体是最大的好处,比那个做操好多了,因为他心灵会得到洗礼,而且拜佛呢给我们身心都得到一种支持。你在拜的时候你不能着急,我今天早上拜,有点事等着你,你就想着赶快拜赶快拜,这样身业没有给心里得到支持,反而带来了压迫。其实拜佛三个字很重要的,第一个叫轻,第二个叫柔,第三个叫稳,轻柔稳,你守住这三个重点,要是经常拜佛身体气血通了,阳气足了,很多负面的干扰不了你,不该看到的东西,你看不到。大家可以回去试一试!也要跟着自己的情况,功课也是随着个人的因缘来定的。有的同修在家没什么担当,儿女成家了,自己也退休了,没啥事了,这时候功课可以安排多一点。我们上照顾老,下照顾小,功课你就安排少些。因为功课安排太满了,作为就会压迫你,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什么?反抗!有时候我们肯定是自己的抉择不对。
以前有个莲友看隔壁的老菩萨修的挺好,因为那个隔壁老菩萨已经退休了,儿女不用管了,功课安排的满满的,上午一部经,下午一部经,晚上又多少拜,看老菩萨修的挺好,红光满面的,隔壁的看那样学着欢喜了,他也想跟着他学,但又不敢那么做。所以他自己就发愿怎么做,正好一位师父来了,他就写个条子,问师父这样发心对不对?你猜师父怎么说?师父说快了,什么快了?快要着魔了。因为你的情况不能跟他一样,年轻人中年人有担当,你有责任,你把这个佛法落实到生活当中,不要觉得念经拜佛是修法,工作照顾孩子难道就不是修法吗?那就很难契入了。你压迫着别人,别人就压迫着你。我们带孩子时,你心里没有离开佛,你小孙子是不是阿弥陀佛的周遍啊?切菜做饭拖地家务是不是阿弥陀佛周遍啊?哪一样不是阿弥陀佛周遍的?哪一样都是阿弥陀佛周遍的。这样就是生活化。生活要佛法化,你不能光做事而做事,那就太累了,要是站在法体上做事,那就不一样了,所以每天啊,我们要做一个供养,怎么样供养?统统的供养给阿弥陀佛,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自己的他人的、物质的精神的,一时无余的全部供养给阿弥陀佛。都供养出去了,你再来生活,就是跟阿弥陀借的,我走的路是借的阿弥陀佛的,一切都是借来的。借来的因缘,暂时的,我们跟阿弥陀佛有没有关系啊?有关系。那我们往生是不是决定了?对,这个供养叫大供养。一体的,一切都是阿弥陀佛了,我们生活在阿弥陀佛怀抱当中。
我们每天拜佛,拜佛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周遍,我们讲的周遍是一个重点,周遍要吃透,周遍一旦吃透了,眼前就是亮的。你不亮你看到的就是业,就不是周遍的。业力你就对抗,是佛你还对抗吗?所以周遍很重要,现行当中最需要的,生不起尊重心,你就看不到佛的光明。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不遍照?但是我们很多时候不是遍照的,这个欢喜,那个不欢喜,这个好那个不好,那就不遍照了。事相上不是绝对那样,但内心一定要认可,任何一件事都是阿弥陀佛遍照的。这一首偈诵对联: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这边是缘起,这边就是果报。缘在哪里?缘在光明遍照一切,一体化的。我们现在很多分别,是站在分别上分别,所以就有对抗,你要站在整体上分别,那你就没事了,因为是一体的,都是阿弥陀佛展现,再来分别的是妙用。“本来无增减,只是生妙用”,如果你真的有个对抗,有个对有个错,那对错永远给我们一个沉重。就拿我们现在念佛法门,我们对专修也有几个角度,专念一部经,专念一句佛号,还有就是站在体上讲,这都是我们需要的。一开始没有专修的摄护,我们进不来,我们进来之后啊,好比六字万人诵,或者说光明遍照,这样的法义打开心量。让我们面对任何缘分,都是阿弥陀佛的接引,那我们就不一样了,对抗的东西就会逐渐少。
现在我们大家观察自己的思维模式,看看自己是不是哪里有阿弥陀佛啊?都是没有,对吧。我以前就是这个路子,现在通过学习,哪里没有阿弥陀佛啊?思维模式不一样了,一个是光明遍照,一个是孤儿喊妈妈,越喊越凄凉。你不知道阿弥陀佛在哪里,你就是孤儿,凄惨不凄惨啊?凄惨。前两天有个莲友问我,我怎么样才能修到清净心呢?正好我灵机一动,我就反问他,我说这个老菩萨,什么叫清净心?你讲给我听听,他说我不知道。那你不知道,你怎么修清净心呢?不知道怎么去修?所以很多是自己编的故事,把自己编到里面去了。他想象的一个清净心,实际什么是清净心?后来我跟他说,你愿往生就是清净心,你愿不愿意?愿意就是。大家说好不好?好。同样我们念佛也是这样,一个角度是哪里有阿弥陀佛?现在周遍了,哪里没有阿弥陀佛?这叫大安心、大满足。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光明遍照之后,往哪里退?东方南方西方北方,都是阿弥陀佛的变化所做。一切都是阿弥陀佛遍照,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亿无边。从我们这个本尊来说,一切佛都是阿弥陀佛变现的,因为我们认准本尊,本尊就是阿弥陀佛。周遍意这段时间一直在重复的讲,不光今天讲,我们回头还要讲,重复久了,你运用当中,你会感到喜悦。喜悦之后你再运用,运用之后再喜悦。得到法喜的支持,一定在这个法上得到安心满足。有些问题你根本不用别人开导,自己就能解决。为什么?周遍故。一切的万事万法本质都是一如的,一切都是阿弥陀佛的展现。南无阿弥陀佛!
上面我们讲了尊重意,第二个周遍意,第三个愿生意;愿生西方,愿不愿意往生西方啊?愿意。这个愿从哪里来的?是我们自己发的吗?所以这就契合了,我们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跟阿弥陀佛的愿连接在一起,因为我们不知道愿往生。如果没有阿弥陀佛,没有极乐世界,你愿往生到哪里去?所以愿往生不是从我们这里发起的,是从阿弥陀佛那里发起的。所以愿往生跟佛有关系,愿生意就是超越伦常的一个角度。阿弥陀佛跟一切诸佛都在护念这一件事情,因为这件事情最不容易的,叫畅佛本怀,佛看到众生愿往生,佛就欢喜,不是一尊佛欢喜,是无量无边的佛都在欢喜,所以你愿往生,法界都在震动。愿往生这个角度是我们净土法门特别的一个点,因为这个地方是易行即至。你愿往生的那一刹那,诸佛都来护念你,这一点不含糊的。大家可以在经典里找,《往生礼赞》什么是护念经那段有讲。我们有很多的愿望,那都是不究竟的,这个地方是最究竟的愿望,所以十方诸佛都来护念于你,真正跟佛相印了,这里是真正的发菩提心,是无上菩提心。也是我们无量劫的栽培才有这个善根,一个人愿往生,那是世间最大的宝贝,是不可思议之人。愿往生的人光芒四射,他没有真正的委屈,他心安在极乐,他不会纠结这个世间的得失,他是对世间的一切都是淡化的。愿往生那一念,都会放光动地,法界震动。愿往生,所以对我们来说是重中之重。今天我们把礼拜门讲的差不多了,希望大家去运用去串习,去成熟它。南无阿弥陀佛!
END
微妙净花台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