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双雕是我国历史上那位名将射的?此人在军事上有何成就?
射出一箭双雕的人名叫长孙晟,是我国历史上隋朝著名将领。
长孙晟简介:
长孙晟,字季晟,小名鹅王,河南洛阳人。隋朝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北魏上党文宣王长孙稚曾孙、北周开府仪同三司长孙兕第三子,唐朝文德皇后和太尉长孙无忌之父。
长孙晟生性聪慧,涉猎文史。擅长骑射。初仕北周,历任司卫上士、奉车都尉。隋朝建立后,历任仪同三司、左勋卫骠骑将军、左领军将军、右骁卫将军等职。深受隋文帝和隋炀帝父子重用,多次奉命出使突厥,在同突厥交往的二十余年中,采用出众谋略,分化瓦解突厥,为保持隋朝北境安宁、促进民族融合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箭双雕的由来:
大象二年(年),突厥首领沙钵略可汗阿史那·摄图请求与北周通婚和亲,北周宣帝宇文赟以赵王宇文招之女封为千金公主嫁给他为妻。娉娶时,北周与沙钵略可汗各自炫耀本国实力,都精选骁勇之士作为使者。因此朝廷派长孙晟作为汝南公宇文庆的副使,护送千金公主到沙钵略可汗的牙旗之下。北周曾先后派数十名使者前往突厥,但沙钵略可汗多轻视不礼,却独对长孙晟特别喜爱,经常与他一起游猎,以至长孙晟留住其处竟达一年之久。
有一次,长孙晟跟随沙钵略可汗出游,遇到两只雕飞着争肉吃,沙钵略可汗给长孙晟两支箭,说:“请射取它们。”“一枝箭就够了!”长孙晟边说边接过箭,策马驰去,开弓射击,两只大雕便串在一起掉落下了。这就是成语“一箭双雕”的来历。沙钵略可汗大喜,让各位子弟贵人都与长孙晟亲近,学习其射箭的本事。
长孙晟的主要军事成就:
1、获取突厥敌情
开皇二年(年),突厥向大隋出兵,长孙晟就给隋文帝上了一道奏疏。他说,突厥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内部分裂。当时,突厥分为五大可汗,分别是沙钵略可汗、第二可汗、阿波可汗、达头可汗和突利可汗。长孙晟说,在这五大可汗中,达头可汗、阿波可汗和突利可汗都与沙钵略有矛盾。既然他们彼此有矛盾,那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他们之间的内部矛盾,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长孙晟为什么对突厥的事情那么清楚呢?因为当年送北周千金公主和亲的时候,他就是送亲使团的副团长。到了突厥后,沙钵略可汗对其他人都没放在眼里,唯独看中了长孙晟,挽留他住了一年多。有一次,沙钵略可汗和长孙晟一起出游,正好看见两只雕争肉吃。沙钵略就给了长孙晟两支箭,说,你把这两只雕射死吧。长孙晟看了看角度,只抽出一支箭来,弯弓射过去,一下把两只雕串成了糖葫芦。这就是成语“一箭双雕”的来历。
突厥民族天生崇尚英雄,一看长孙晟武艺这么高强,沙钵略对他佩服得无以复加,让贵族子弟都来陪他玩,跟他学射箭。特别是沙钵略的弟弟突利可汗,这时候干脆偷偷跟长孙晟结了盟,天天来和长孙晟一起指点江山,纵论天下大事。一年之后,长孙晟已经把突厥的部众强弱、山川地理和战略虚实都弄得一清二楚。
2、分化瓦解以夷制夷之策
隋文帝派出了两个使团,一个使团去找沙钵略的叔叔达头可汗,向他表示,隋朝认可他的权力,要与他联盟;还有一个使团由长孙晟亲自率领,去找从前的朋友,沙钵略的弟弟突利可汗,跟他重修旧好。
更厉害的一招是对付阿波可汗的。阿波可汗与隋交战失败,长孙晟马上就派使者去找阿波了。对他说:人家沙钵略每次出来,都能打胜仗,可是你居然一打就输,这不是突厥的耻辱吗?沙钵略早就想吞并你的势力,这次肯定要拿这件事做文章了,你估计自己能打得过他吗?阿波一听,出了一身冷汗,是啊,这怎么办呢?听听长孙晟的高见吧。
长孙晟说:达头与隋联盟,你最好联合达头,实力就强了,谁也不怕了。比回去被沙钵略侮辱好。阿波听长孙晟分析得头头是道,马上派使者跟着长孙晟入朝了。沙钵略一听阿波可汗派遣使臣到了隋朝,趁着阿波可汗还没有回来,率军袭击了阿波可汗的营地。不仅收编了阿波可汗的部众,还把阿波可汗的母亲给杀死了。
阿波可汗只好投奔达头可汗去了。达头可汗马上援助阿波向东进攻沙钵略,阿波和沙钵略一交锋,原来被沙钵略收编的那些部众也随之倒戈,又回到了阿波的旗下。这样一来,沙钵略可就吃亏了,只好狼狈逃回了东边。一看沙钵略实力不如从前,其他大大小小的势力也都起来造反,突厥逐渐分成了沙钵略的东部集团和阿波的西部集团两大势力,内部争斗不止,无力再南侵大隋。
长孙晟“一箭双雕”的箭术很厉害,但是他“分化瓦解以夷制夷之策”更厉害。对此,你怎么看?
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