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箭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另类春秋史3仅用一支箭,郑庄公就将周
TUhjnbcbe - 2025/6/28 23:02:00
北京白癜风医院的疗法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ob4a5e5/

镐京之乱后,周平王东迁洛阳,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的周平王这时才发现,随着幽王之死,周天子震慑诸侯的权威已经一落千丈,再加上平王为了答谢那些护送他东迁洛阳的诸侯,本就不多的王畿土地被再次分封给众人,这进一步削弱了周天子的实力,导致周王朝空有天子之名,实则与诸侯无异。

平王东迁后的中原格局

镐京之乱对周天子绝对是场灾难,但对诸侯来说却是一次崛起的机会。在丰、镐之地,原先只是为天子养马的秦人顺势占领了镐京旧地,领有关中河山。在洛水,郑国积极护送平王东迁,实则利用这一机会将势力拓展到洛阳以东,吞并了当地的诸侯国,建立了一个新郑国。

东迁后的周天子已经完全失去了对丰、镐之地的统治,此时的天子只能统治洛阳一带的小地方,其领国面积大致与郑、卫、宋三国相同,比晋、鲁、齐等国小很多。此时的天下,秦国初起,关门自守于西疆,晋、齐、楚三国疆域辽阔,却被中原以外的蛮夷纠缠,暂时无暇顾及周天子。故而以郑、卫为代表的近畿诸侯国便走到了春秋历史的最前沿。

周天子的洛阳城地处中原的正中,按照周王朝制定的拱卫制度,洛阳周边的土地由许多王畿诸侯守卫,它的西侧是虞、焦、程、虢四国,东侧是温、刘、于三国,这些国家的君主不是伯就是大夫,往往不具有自治权,是直接听命于天子的嫡系诸侯。

郑国本来位于镐京附近,他的首任君主也是姬氏子孙,因而被封为伯,同王畿诸侯一样,郑国最初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守卫周天子,但平王东迁后,郑国将自己的国家迁出了王畿,在荥阳建都,从此脱离了周天子的管制,独立成为如同宋、齐一样的自治诸侯。从地图上看,郑国正好靠着王畿诸侯温、刘二国,离洛阳城很近,虽然脱离了周天子的管制,但郑君还是能利用其卿士的地位干涉朝政。

郑庄公两次践踏天子权威

可是由于郑国把持朝政多年,周天子对其跋扈的态度日渐不满,故而在郑庄公处理共叔段内乱的时候,天子有意提高虢公的地位,企图让他取代郑庄公的职务。郑庄公深知卿士之位的重要性,自然不肯轻易放手,庄公吃准了平王的懦弱性格,强势返回洛阳,于大殿之上质问平王“意欲何为”,迫使平王将王太子姬狐送往郑国当人质。

“周郑交质”事件严重损害了周王朝的“礼乐制度”,使得周天子的权威第一次被诸侯践踏。

周平王死后,本应继位的姬狐刚到洛阳就病逝了,太孙姬林继位,史称“周桓王”。周桓王不比他的爷爷和父亲那般隐忍,初生牛犊不畏虎,桓王年轻气盛,执意要压制郑庄公的霸道气焰。于是,桓王毫不客气且不加掩饰地罢免了郑庄公的职务,使得郑、周交恶。

郑庄公被罢免后,怒火中烧,不甘示弱,他故意派兵将温国的小麦全部割走,又把成周郊外的稻穗砍了个精光,要知道这个两个地方都是周天子的直辖领地,此举明显僭越,更是给周桓王的下马威。郑庄公割麦事件第二次践踏了周天子的权威。

五国联军伐郑

周桓王虽然愤怒却没有立刻采取行动,因为郑庄公的跋扈之举已经引起了各国诸侯的普遍不满,毕竟按照推行百年的礼乐制度,周天子始终是天下的共主,如此践踏天子的威严,等于在打四方诸侯的脸。强大的卫国便首先站出来反对郑国,企图浇灭郑国大逆不道的气焰。

当时的卫国公子州吁弑杀了兄长卫桓公,自立为君。州吁当上卫公的头等大事就是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因为最讲礼仪的周王朝是不会轻易认可弑君自立的行为,州吁要得到桓王的认可,势必要拿出点诚意。不用多说,周桓王最想看到的诚意自然是打压郑国。

除了卫国,宋国也对郑国很是不满,因为宋殇公的君位来自他的叔叔穆公,宋穆公有尧舜之德,将国君之位传给了兄长的儿子,而他自己的儿子公子冯对此非常不满,在宋殇公继位后,公子冯便逃到了郑国,郑庄公觉得奇货可居,便将公子冯收留在自己身边,其目的恐怕是为了借此干涉宋国内政。宋殇公见公子冯有大国庇护,如芒刺在背,昼夜不安,当前天子被辱,宋国自然不愿意放弃任何收拾郑国的机会。

之后,卫君州吁用贿赂得到了鲁国的加盟,又借助天子的权威邀约了陈国和蔡国,于是卫、宋、鲁、陈、蔡五国伐郑的联盟由此建立。这是一张巨大的包围网,卫国位于郑国的北侧,宋、陈位于郑国的东侧,蔡国位于郑国的南侧,而鲁国挡在了郑国唯一的盟友齐国西进的道路上,等于是阻断了齐国救援郑国的可能性。

五国联军来势汹汹,大有灭亡郑国的架势。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郑庄公运筹帷幄,仅仅用了五天就成功分化瓦解了五国联军,卫君州吁主动退兵,鲁、蔡、陈三国不战而散,宋国夺了长葛后也悻悻而归。

假命伐宋,吞戴灭许

郑庄公轻易破了五国联盟,卫君州吁一回到国内就被推翻了。郑庄公缓过劲来决定讨伐占领了长葛的宋国,但鉴于之前的五国伐郑,郑庄公不得不暂时收起了霸道总裁的气焰,主动到洛阳朝见天子,企图缓和周、郑之间的关系。

然而周桓王对郑庄公的痛恨绝非一朝一夕,近日又听闻五国伐郑以失败告终,心里很不是滋味,见郑庄公主动来朝,就讥讽的问道:“郑国今年收成如何?”,郑庄公:“托大王的福,今年一点水旱之灾也没有。”桓王自嘲的说道:“幸亏你们有收成,那么温邑的麦子和成周的稻子,寡人可以留着自己吃咯。”

朝拜结束后,周桓王特意赏赐给郑国十车黍子米,继续挖苦郑庄公。郑庄公非但没有因此发怒,反而高高兴兴接受了桓王的赏赐。离开周王畿后,郑庄公将一些绸缎盖在粮食上,沿途吹拉弹唱,大肆宣扬天子给他的赏赐,并称已经得到了天子的授权,让郑国联合诸侯讨伐宋国。

这一招果然管用,齐国、鲁国不明真相,竟然都相信郑庄公得到了天子的恩赐,两国君主都率军与郑庄公会盟,三国兵力合在一起后,便浩浩荡荡杀奔宋国,宋国判断郑国主力全都离开了荥阳,赶紧派使者前往卫国和蔡国,请求两国偷袭郑国后方。

此时的三国联军已经攻占了宋国的郜城和防城,得知后方被人偷袭,郑庄公不动声色,将夺取的宋国城池全部送给了鲁国,以求与鲁、齐两国建立攻守同盟,计划实现后,郑庄公立刻率领主力急速撤退回国,不但击败了宋、卫、蔡三国的军队,还一举攻占了戴国,可谓赚了个大便宜。

战后,郑国继续联合齐国和鲁国,又出兵灭了南方的许国,将许国变成了郑国的附庸国,郑庄公的实力已经臻于鼎盛,他从此自比为“方伯”,号令天下的雄心可见一斑。

箭射天子,霸业乃成

伐宋之后,郑国国力蒸蒸日上,郑庄公的霸业之路也越发平坦。不久之后,郑庄公扶立公子冯回到宋国继承了宋公之位,宋国从此化敌为友,成了郑国的盟国。同时,郑国帮助齐国击败了入侵的北戎军队,至此,郑庄公的威名震动了整个中原,诸侯小国皆战战兢兢,齐、鲁、宋等大国均加入了郑国的“朋友圈”,周天子越发的孤立了。

郑国假借王命讨伐宋国,再次损害了周天子的威严,这已经是郑庄公第三次践踏天子的权威。周桓王终于决定带兵讨伐郑国,终极BOSS的大战终于来了。

周桓王亲率王畿大军,联合卫、蔡、陈三国联军,很快就进兵到繻葛。郑庄公深知此乃成就霸业的决战,亲率郑国主力与王军对峙,他采用大将高渠弥的鱼丽之阵,以战车二十五辆在前边攻击,每辆车上乘兵士五人,再用兵士二十五人紧跟在战车后面堵塞缺漏,车上每伤一人,后面就补上一人,有进无退。

郑庄公首先攻击战力不佳的陈国军队,大败陈军,得胜之后又乘胜逼退了蔡、卫两国的军队,郑军遂将周桓王的王军包围在中央,杀得王军人仰马翻。桓王率军且战且退,郑国大将祝聃远远望见桓王后,抬手一箭正中桓王的左肩,王军遂彻底崩溃。若不是郑庄公及时收兵,周桓王要么被俘,要么被杀。

祝聃这一箭不仅射落了桓王,更射落了周天子的权威。

战后,郑庄公派人假意慰问桓王安危,周桓王见有台阶下,也不敢追究郑庄公的谋逆之举,只好同意双方重修旧好,而王畿诸国从此再也不敢违逆郑国,郑庄公的春秋霸业终于达成。从这以后,周天子在诸侯国的权威已经荡然无存,各大强国均开始了自己的霸业之路。

(文:威言晓史,原创不易,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另类春秋史3仅用一支箭,郑庄公就将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