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讲一桩师徒之间的故事。
古代贵族君子修行有“六艺”,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射”为其一。当射箭这档子事儿,从杀人技中脱胎出来,便巧妙地与贵族的政治生活结合到了一起:大贵族中家里孩子出生,倘若是嫡长子,门口往往还要摆上一幅弓箭,或是以弓箭“射天地四方”;等孩子到了十四五岁的时候,往往手上还会戴上射箭用的扳指(韘shè),所谓“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表示自己已经到了能够佩戴扳指,搭弓射箭的年龄了。(了解更多,点击阅读博闻强识-也曾射虎南山巅)
至于成年之后,这些贵族有不少人还要参加选士的“射礼”——不光要比射箭的准头,还要比仪态、气度,所以对于任何一个贵族来讲,射箭都是必修的。
《列子》里面记了这么一个故事,古时有个人叫纪昌,跑去跟当时的神射手飞卫学习射箭。飞卫是个很厉害的老师,并没有直接教纪昌学习射箭,而是先训练他的眼目之力——先是“学不瞬”,而后又学“视小如大,视微如着”。
纪昌非常听话,跑回家躺在地上,看老婆飞梭织布练习眼力。后来又天天盯着小虫子看,一双神目如电,把基本功打得扎实无比。老师飞卫问说此状,也是高兴得手舞足蹈,“高蹈拊膺”,连连夸赞,最终把毕生所学传授给了纪昌。
大部分人故事都只听到了这里,但是完整版的结局却不一定知道:
“纪昌既尽卫之术,计天下之敌己者,一人而已;乃谋杀飞卫。”
纪昌学会了飞卫的本事,心思也脏了,打算要谋害自己的老师。
“相遇于野,二人交射;中路矢锋相触,而坠于地,而尘不扬。”
师徒二人功夫路数如出一辙,又都是天下间顶尖的神射手,互相对射,弓矢射弓矢,完全打了个平手。就在这时,“飞卫之矢先穷。纪昌遗一矢”,纪昌抓住机会,把最后一支箭,射向了自己的老师。
“既发,飞卫以棘刺之端扞之,而无差焉。”
飞卫关键时刻捡起了一个草杆儿,用这根草杆儿挡住了箭头。
“二子泣而投弓,相拜于涂,请为父子。克臂以誓,不得告术于人。”
一箭过后,师徒二人各自放声大哭,扔掉了手中的弓,在路上相拜结为父子,互相咬破手臂发下重誓,从此不再将射箭之术传于后人。纪昌与飞卫,师徒二人之所以反目成仇,不是因为射箭这门技术,实则是为声名所累。他二人后来冰释前嫌,也是勘破了这一点。其实学习射箭没有错,追求天下第一也没有错,有错的是为了行此道而走了邪路,对师傅弓箭相向。
央视频,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倾力打造的有品质的视频社交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