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罗摩衍那》中的罗什曼那和《摩诃婆罗多》中的阿周那都是武艺高强又有美德的英雄形象。不过相比之下,阿周那的勇武较突出,罗什曼那形象则侧重在崇高的美德。
阿周那
阿周那是坚战的同母弟弟,据说他的生父是因陀罗天神。他是般度族武艺最高的将领,箭术超群。般度五子和俱卢百子一起跟武术大师德罗纳学艺,学成之日,持国王决定让王子们比武,表演他们的拿手武艺。轮到阿周那上场,人们看见他佩带着高高的大弓,围着臂铠,束着宝带,他披着黄金甲,庄严豪迈地一步步向前,象是阳光之下的晚霞,衬着彩虹的华艳;他的英武雄姿引发了人们的高声欢呼。他开始表演他的箭术绝技了:
一只铁甲的野猪在空旷的比武场奔驰,
这无敌的射手在它的嘴里连中了五矢;
让悬挂着的牛角在大风中不停地摇曳,
二十又一支箭都射中了这活动的鹄的;
在黑公主的择婿大典上,他的箭术再次引起轰动。许多国王、英雄满怀信心地上场,试图拉开那张巨弓,希望获得黑公主的花环,他们:
戴着金冠,佩着金链,燃烧着光荣和热情,
他们望着空中的箭靶,专心致意于竞争;
可是,他们只能:
徒劳地挽着那把硬弓,硬弓微微地弯曲,
立刻就绷直了,挽弓人反而向地下跌去!
挽着硬弓,漂亮的求婚者们徒劳地尝试,
金冠丢了,金链断了,倒下了首领和武士;
金冠丢了,花环散了,感到羞愧和耻辱,
他们长吁短叹,不再想追求班扎拉公主!
而阿周那却轻而易举地挽动了宝弓,搭上了箭矢,
辉煌的箭矢嘶嘶地飞着,一直穿过圆盘,
那远远的靶子射通了,轰轰地落于地面;
在俱卢战场,难敌的军队对阿周那简直是望风披靡。阿周那一辆战车、一把神弓,闯入俱卢军中,如入无人之境。凭着黑天的计谋,他射死了俱卢最勇猛的两员大将:毗湿摩和迦尔纳,奠定了般度族胜利的大局。阿周那是勇猛的英雄,而且有着英雄的美德。流放的第13年,他和兄弟们化妆到摩差国王宫做奴仆,他当了国王女儿的舞蹈教师。这期间,碰上难敌一伙带着大军入侵摩差国掳掠畜群,阿周那见义勇为,独自打败了难敌、毗湿摩和迦尔纳,夺回了被他们劫掠的大群牛羊。
摩差国王非常感激,要将女儿许配于他。他却说,国王的女儿是他的学生,长辈娶小辈不合礼法,婉言谢绝了国王的报恩。阿周那还是一个诚实忠厚的英雄。俱卢大战开始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与叔祖父毗湿摩以及老师德罗纳打仗。他非常尊重他们,不愿伤害他们,在战场上总是故意避免和他们交锋。大战结束前一天,坚战曾误会阿周那害怕迦尔纳,阿周那因此一下子怒火升天,嗖地拔剑挥到坚战头顶,黑天拦住了他的暴怒举动。他很快就压制了怒气,平静下来,诚恳地向坚战认错。
在大多数场合下,阿周那表现了理智、冷静、善于思索的成熟个性。难降当众羞辱黑公主的时候,听着黑公主悽厉的哭诉求救,目睹难敌一伙的卑劣恶行,坚战却低着头不吭一声,怖军可无法忍受了,他愤怒地指责坚战把黑公主作为赌注,把她扔给仇敌们作践。他骂坚战比放荡无耻的职业赌徒还坏。他叫弟弟拿火来给他,他要焚烧坚战双手。这时阿周那冷静地对怖军说,这样干,正上了难敌一伙的当!终于使怖军忍住了怒气。俱卢战争的备战阶段,阿周那与难敌同一天赶到多门岛,请求黑天支援。他毫不犹豫地把多门岛强大的军队让给难敌,只选择了赤手空拳的黑天一个人做他的驭者。足见阿周那的理智聪明。
罗什曼那
罗什曼那是罗摩的异母兄弟,他与阿周那一样,也是豪勇善战,武艺高超的英雄。在楞伽大战中,他亲手杀死了精通妖法、本领最高的罗刹将领--罗波那之子因陀罗耆,协助罗摩消灭了魔王罗波那。他心地坦诚、正直,疾恶如仇。吉迦伊要挟十车王废长立幼,流放罗摩,十车王心情矛盾,既不愿放逐长子,又不能违背原先对吉迦伊许下的诺言,最后只能任由吉迦伊摆布。罗什曼那毫不留情地直抒对父王的不满,发泄自己的义愤:
国王是老了,悖晦了,
他淫乐无度,受了伤害。
他爱的那女人一撒娇,
他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国王变得幼稚又愚蠢,
他不赞成罗摩的忍让,主张用武力维护罗摩的正当权力,不能心慈手软,
倘若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我就要用我那一些锐利的箭,
人中英豪呀!让阿逾陀全城,
化为一座空城,断绝了人烟。
罗摩不同意罗什曼那的主张,坚持忍让,还把不幸归诸于不可违逆的命运。罗什曼那却毫不客气地对罗摩所谓的命运、达磨表示怀疑,他象发怒的狮子一样气愤地说:
老百姓都非常痛恨
不为你而为别人灌顶。
大地之主!那个达磨
使得你心里疑虑重重;
我最痛恨那个达磨,
由于它你才迷惑不醒。
那精力衰竭的胆小鬼,
他才受命运播弄。
那些自尊自重的英雄汉,
完全不把命运来纵容。
谁要是真正有本领,
用人的行动来压制命运,
这个被命运打击的人,
也决不会忧愁难忍。
在当时宿命思想笼罩的社会里,罗什曼那这种蔑视命运、相信人可以战胜命运的思想是极为可贵的,只不过它在史诗里仅是偶尔闪亮的电光石火。与阿周那的理智、冷静相反,罗什曼那往往容易冲动,遇事急匆匆就下结论。婆罗多带着军队、大臣到森林找罗摩,罗什曼那误以为婆罗多是来追杀他们,建议罗摩准备战斗,消灭婆罗多和他的军队。悉多逼他救援罗摩,他起初还沉得住气,劝说悉多,但当悉多说出了粗暴的话,怀疑他的忠心,他可受不了,忍不住就冲动起来,一怒之下离开了草棚,去救罗摩。
结果,正中了罗刹的奸计,悉多被罗波那轻而易举地劫走。可见罗什曼那虽然是个勇不可挡的英雄,但还带有孩子般的敏感和稚气,受不了委屈,情绪容易激动,不能自持。罗什曼那最感人之处在于他那忠诚无私的献身精神。罗摩被放逐,罗什曼那知道罗摩是无辜的,正义在罗摩一边,他主动放弃舒适的生活,告别年轻的妻子,跟随罗摩夫妇流放森林。在漫长的14年里,他对兄嫂忠心耿耿,鞍前马后,斩棘开路,守望护卫,为他们寻觅食物,搭建茅棚······就象奴仆一样侍候兄嫂。
他的最后归宿,最充分地表现了他那崇高无私的献身精神。死神迦罗扮成苦行者来到罗摩王宫,向罗摩传达梵天催他归天复位的讯息,迦罗要求罗摩在他们密谈的时候,不能让任何人听到或看到。否则,不管是谁,都要处死!于是,罗摩摒退左右,命令罗什曼那把守王宫门口。但是,就在罗摩和迦罗密谈的时候,有一个仙人来求见罗摩,要罗什曼那立即通报。罗什曼那说罗摩正有事情,请仙人稍候片刻。
仙人受阻不悦,怒气冲冲地威胁罗什曼那:若不立即通报罗摩,他就要诅咒罗摩兄弟和他们的王国全部毁灭!罗什曼那知道仙人诅咒的力量是无法抗拒的,在这种情况下,他毫不犹豫地决定:
就让我一人死去,
不要让大家死亡。
宁愿牺牲自己,挽救罗摩和全体百姓的生命。他立即进宫报告罗摩。他因此违犯了死神的禁令,罗摩不忍心处死他,罗什曼那又诚恳地劝罗摩:
你说的话要算数;
罗摩!说话又食言,
人们将走向地狱。
大王!如果你喜欢
我这受恩惠的人,
就请你把我丢弃,
罗摩!把达磨增进。
他义无反顾,选择了最后的归宿;步入滔滔江水自沉辞世。罗什曼那是一个崇高的英雄形象,得到不同时代人们的普遍景仰。
结语
阿周那是勇猛的英雄,而且有着英雄的美德。流放的第13年,他和兄弟们化妆到摩差国王宫做奴仆,他当了国王女儿的舞蹈教师。泰戈尔就说过,罗摩是好人,罗什曼那更令人敬爱。季羡林先生甚至认为:“《罗摩衍那》中真正的正面人物是罗什曼那。”在当时宿命思想笼罩的社会里,罗什曼那这种蔑视命运、相信人可以战胜命运的思想是极为可贵的,只不过它在史诗里仅是偶尔闪亮的电光石火。与阿周那的理智、冷静相反,罗什曼那往往容易冲动,遇事急匆匆就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