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是江苏宜兴人,明末崇祯皇帝的得力战将,也是“进士”将军。
年起,参与镇压李自成等农民军有功,升任右副都御史。
总理河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等五省的军务,兼湖广巡抚,后升任兵部侍郎,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
后来,他率部在巨鹿贾庄被清军包围,高起潜拥重兵而不救援,终因炮尽矢绝,战死疆场,据说当时天下为之震动。作为镇压李自成的将军,他没有洪承畴的显赫名声,作为抗击清军的明军将领,他也没有袁崇焕那么耀眼。
那么,为什么在他死后,会震动大明天下呢?他真的是大明江山的擎天柱吗?下面就从这么三个方面来解读。
其一、卢象升作为崇祯皇帝的得力战将,曾经与张献忠、高迎祥、李自成等人的农民军作战,他几乎把李自成的精锐骑兵,给歼灭殆尽了
彭孙贻的《流寇志》有记载:义军称卢象升为“卢阎王”,一遇见他就赶紧避而远之。
卢象升几乎每次上战场,都能够做到身先士卒,跟贼兵肉搏格斗,有时候,“贼兵”的兵刃砍到他的马鞍,他都不顾,如果战马死掉了,他就步行作战。
有一次,他在险峻的山崖边追赶贼寇,一名贼兵从山顶上放箭,正好射中了卢象升的额头,又一支箭飞来,卢象升的仆夫瞬间死于马下,他却提刀越战越勇。
贼兵吓得逃走了,此战后,他们相互告诫说:卢廉使这个人,谁撞上谁死,不可碰他。
卢象升因此获得了勇冠三军的威名。“贼兵”都怕了他,避而远之,都向南渡河而逃。
卢象升在凤阳大会诸将,并且上书皇帝,针砭时弊的提出明军存在的严重问题,此后在他的努力围剿之下,几乎把李自成的精锐骑兵,给歼灭殆尽了
年,卢象升在凤阳大会诸将之时,他上书崇祯皇帝说:
贼寇横行以后,朝廷再调兵,贼寇人多时,再增派兵力,这只能说是官军跟不上趟儿了。
官军开上战场,然后再讨论供应军饷,部队会合以后,再来申请粮饷,这只能说是“玩命”。
况且请到的粮饷还不够用,官兵们自然会跟随贼寇去抢劫,这些年以来,官军所召来的部队,都和贼寇成了同伙,所食用的军饷,都无异于盗贼的饷粮了。
他还说道:“各直省的巡抚大臣,都有边疆重任,不要一有贼警就请求别人增援、调兵,你不响应他吧,其实大家本来就应当同舟共济,你四处去接应他吧,你的兵力怎么能跟得上?”
最后还说:“台谏大臣们不管事情的难易,不顾将士的死活,专门在那里说长道短,求全责备。将军们即使有再大的本事,又怎么能施展才能?
崇祯皇帝看了卢象升的奏折,觉得颇有道理,此后,对他更加信任和重用了。
这个时候,高迎祥来围攻庐州,没打下,分路打下了含山、和州,然后进围滁州。
卢象升率领总兵祖宽、游击罗岱解救滁州,在州城东面的五里桥展开大战,杀掉了贼首摇天动,夺取了他骑的骏马。
贼兵的连营一齐败下阵来,卢象升把战败的贼兵赶到五十里以外。从朱龙桥到关山,贼兵的死尸填满了沟壑,滁水都因此无法流动了。
贼兵这才北趋凤阳,围困寿州,闯过颍上、霍山、萧县、砀山,进而窥视曹县、单县。总兵刘泽清在黄河岸上驻防,贼兵就掳掠了考城、仪封然后西去。
有一支进犯亳州的贼兵,转而打进归德。永宁总兵官祖大乐加以拦截打击,贼兵于是北向开封。陈永福在朱仙镇打败他们,贼兵就逃往登封跟别的贼军会合。
然后分路开往裕州、南阳。卢象升会合祖宽、祖大乐、罗岱的兵力,在七顶山把贼兵打得大败,几乎把李自成精锐骑兵给歼灭殆尽了。
后来,卢象升驻兵南阳,让祖大乐防守汝宁,祖宽防守邓州。
他亲率各路官军进攻贼寇,同时派使者去通知巡抚王梦尹、郧阳抚治宋祖舜说:“贼兵现在已经精疲力竭,我们可以从东西两面夹击他们,前面有汉江挡它的路,只要你们顶住,官军就可以把他们一举全歼。”
如果不是清军入侵,把卢象升调往大同,估计李自成的农民军,很有可能会被他给剿灭掉了!
其二、他很早就力主抗清,守卫京师,崇祯皇帝第三次赐予卢象升“尚方宝剑”,让他指挥全国各地来增援的明军
这个时候,清军已经由宣府、大同入侵,开始劫掠明朝的京畿地区。
京师戒严后,朝廷传诏书,命令卢象升入卫京师,皇帝又一次赐给他“尚方宝剑”。36岁的卢象升,已经开始指挥明朝的全部援军。
京师解严以后,朝廷传诏书提拔卢象升为兵部左侍郎,让他去总督宣府、大同、山西的军事。
当时东北关外的大凌河已经失守,但松山锦州仍在,山海关防线仍很牢固。宣府、大同一带则形同虚设。
卢象升在那里大兴屯田,谷熟以后,每亩收成一钟,储存了二十多万石谷米。在他的努力下,形势渐渐好转。皇帝为此发布指示要九边各地都学习宣府、大同的戍边办法。
后来,清军入侵墙子岭、青口山,杀掉了总督吴阿衡,捣毁了山海关正门。
崇祯皇帝召宣府、大同、山西的三个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京师,第三次赐予卢象升“尚方宝剑”,让他指挥全国各地来增援的明军。
他到都城后,崇祯皇帝向他询问方略。卢象升回答说:“我主张开战。”皇帝沉默好久才说:“现在招抚之策,也仅是朝臣们的意见,你可以先和杨嗣昌、高起潜等人再研究研究!”
卢象升随后就跟他们俩讨论,结果意见不一致。
最后,崇祯皇帝还是听取了他的主战意见,首先用一万两银子犒劳部队,杨嗣昌为卢象升送行时喝退左右,告诫他不要冒失地出战,卢象升于是走马上任。
当部队驻扎在昌平时,皇帝又派宦官送来三万两国库银,犒劳部队。
第二天,又赐给匹御用马匹和0匹太仆寺养的马,条银铁鞭。
卢象升对部属说:“和议果然是朝臣们的意见,看来皇上抗战的决心是坚定的。”于是他也下定决心,已经考虑如何作战的问题了。
其三、卢象升名义上统率明朝各地的明军,实际上领兵不到两万人,最后还要亲自跃马冲阵,身中四矢三刃,壮烈殉国,死后过了80天,他的尸体才得以收殓
崇祯皇帝赐予卢象升“尚方宝剑”,让他指挥全国各地来增援的明军。
但是很多事,他都受到杨嗣昌、高起潜的阻挠。
卢象升上书请求分编部队,朝廷就决定宣府、大同、山西三位总兵的部队,归卢象升指挥,而山海关、宁远等各路部队,却归高起潜指挥。
卢象升名义上统率全国各地的部队,实际上他领兵不到两万,驻扎在顺义。
年,皇太极命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统左翼军,贝勒岳托为扬武大将军,统右翼军,贝勒杜度等相副,两路征伐大明。
贝勒岳托从密云北边墙子岭,毁坏长城,破边墙入边,斩杀明蓟辽总督吴阿衡。
多尔衮则在青山关毁边墙而入,两军在北京郊区通州会师。
当时崇祯皇帝已经有和议的意愿,让兵部尚书陈新甲和清朝在私底下接触。
大学士杨嗣昌、总监军太监高起潜揣测到了崇祯意在和议,对卢象升多方阻挠,卢象升名为总督天下兵马,但根本调动不了其他人的兵马,他定下的用兵策略一条也没法推行。
宣、大同、山西三总兵,吃空饷也吃得太狠,三总兵的部队数量,竟然不到两万人。
卢象升的兵马,因数量上不及来援的关宁军,导致关宁军宦官监军高起潜,不愿接受卢象升指挥。
崇祯皇帝见此,居然改用内阁首辅刘宇亮节制天下援军。卢象升只能统领自己的宣、大、山西三总兵,关宁军则继续由宦官监军高起潜指挥。
因此,卢象升虽一度名义上总督天下援兵,实际上能够指挥的兵马不到两万人。
卢象升由涿州进据保定,命令诸将分道出击,在庆都和清军作战。
可是,巡抚张其平居然不发军饷。军中又传说云、晋有清军,贪生怕死的大同总兵王朴,借机离开卢象升逃走了,因此,卢象升只剩下杨国柱、虎大威两位总兵。
年1月14日,卢象升领兵进驻巨鹿的贾庄。太监高起潜统帅关宁铁骑数万在鸡泽,距离贾庄不到50里,卢象升派遣杨廷麟去请求救援,高起潜却借故拖延
1月15日,卢象升领兵至蒿水桥,被清军主力包围。
卢象升命虎大威护左翼,杨国柱护右翼,自领亲兵于中军架炮设弩,与清军决战。
从早晨一直战至下午,炮弹和箭头都打光了,于是卢象升下令以短兵接敌,英勇奋战,清军以精骑夹攻,明军士卒死伤殆尽。
总兵虎大威欲携其溃围而出,卢象升按剑大呼:“将军死绥,有进无却!”
他继续率亲兵跃马冲阵,身中四矢三刃,壮烈殉国。后来,高起潜居然不战而溃。
战后,杨廷麟及部下,在战场上寻获卢象升遗体,其兵甲装之下,尚着麻衣白网,当时他还正在服父丧。
大同等三郡的老百姓,听说卢象升的死,痛哭失声,声震天地。
卢象升死后,杨嗣昌怕他没死,以后会报复他,派了三个巡逻兵去查看。其中一人叫俞振龙,告诉杨嗣昌,卢象升真的死了。
其实,对杨嗣昌而言,他倒是希望卢象升没死,他就可以把怯懦畏战之类的罪名,都加到卢象升的头上了。
顺德知府上奏卢象升的死状,杨嗣昌故意刁难,过了80天,卢象升的尸体才得以收殓。
后来,卢象升的妻子王氏,以及卢象升的弟弟象晋、象观请求抚恤,都没有允许。
直到杨嗣昌剿张献忠失败自杀后,朝廷才赠卢象升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赐祭葬,直到南明福王时,才追谥“忠烈”。
综上所述,卢象升作为崇祯皇帝的得力战将,曾经与张献忠、高迎祥、李自成等人的农民军作战,他几乎把李自成的精锐骑兵,给歼灭殆尽了。
后来,他力主抗清,守卫京师,崇祯皇帝三次赐予卢象升“尚方宝剑”,让他指挥全国各地来增援的明军。
其实,卢象升名义上统率明朝各地的明军,实际上领兵不到两万人,最后还要亲自跃马冲阵,身中四矢三刃,壮烈殉国,死后过了80天,他的尸体才得以收殓。
可以说,他确实是大明江山的擎天柱,所以在他死后,“天下为之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