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至元四年的一天,当今开国皇帝忽必烈来到鸡鸣山打猎,马上征战的忽必烈,对打猎有着特殊的偏好。可是忽必烈身为一国之君,每天要处理很多军国大事,一次外出打猎多者就要用两三个月的时间,期间的奏折难免会受到延误,朝中大臣不免对此甚为忧虑。
忽必烈看了看周围随行的文武大臣,兴致勃勃地问道:“鸡鸣山这个名字,你们可有谁知道是怎么来的?”脱脱在马上冲忽必烈一抱拳,应声答道:“听山上的道士告诉我:唐贞观年间,东突厥进犯中原,太宗李世民率大将敬德御驾亲征,曾经路过此地。太宗驻跸此山,彻夜批阅奏折,毫不懈怠。不知不觉,听闻山上有鸡鸣声,于是就赐名鸡鸣山了。”忽必烈沉思片刻说:“脱脱爱卿的意思我明白了,可朕有你们诸位爱卿各司其职,哪里还有什么大事需要朕劳神费力,朕也想轻松轻松啊。”忽必烈话音刚落,身边的几只猎犬不约而同地仰天叫了起来。
忽必烈抬眼一望,鸡鸣山湛蓝的天空上,不知何时出现了一只慢慢盘旋的山鹰。忽必烈摘下身上背着的射雕角弓,顺手抽出一支箭筒里朱红的御箭,熟练地搭在弓弦上,双臂一用力,瞄准了依旧在蓝天盘旋的山鹰,手一松,离弦的箭“嗖”一声,直插晴空。
利箭一下射中了山鹰的大腿,山鹰立刻直直地从空中坠落下来。早已按耐不住的猎犬,像流星一样的先后窜了出去。可是过了好久,并不见猎犬把猎物叼回来,忽必烈把手一挥,托着猎鹰的侍卫走上前来,侍卫摘下猎鹰的头罩,把手臂往上一送,两只猎鹰“呼”的一声蹿上了云霄。
谁都没想到,与此同时,忽必烈坐下的血汗宝马“嗷嗷嗷”的一声长啸,两只前腿一下直立了起来,彷佛是受到了什么巨大的惊吓。一下把他从马背上掀了下来。身为至高无上的皇上,被结结实实摔下马来,弄得灰头土脸,让忽必烈威严扫地、颜面大失。他坐在鸡鸣山山脚下的一块岩石上,气得手都哆嗦起来,他指着那匹反常的血汗宝马,大声地说:“快来人,把这匹不懂规矩、胆大包天的马,给我就地处决!就在这里!现在!马上!”侍卫们答应一声,立马抽出腰间的宝剑走了过来。
在这关键时刻,御史大夫脱脱又走了出来,他“噗通”一声,双膝跪倒在泥泞里,拱手给忽必烈请求道:“皇上息怒,请稍等片刻再杀这匹战马不迟。”忽必烈见身为朝廷重臣的御史大夫脱脱,毫不在意地跪在泥地里,也像他一样沾了一身的泥水,甚为宽慰。他勉强说道:“御史大夫,你有什么话说?”脱脱又拱了拱手说:“皇上,这匹血汗宝马跟随您征战天下,遇到过多少血腥杀戮,遇到过多少妖魔鬼怪,它怕过吗?它惊过吗?没有!可在今天,在这太平盛世,它怎么就突然受惊了呢?”
脱脱接着说道:“从古至今,为帝王者,应该端坐于九五至尊的皇位之上,郑重地和朝中大臣、国之贤良及大智大慧的鸿儒,探讨治国之道、让子民休养生息的良策。至于像今天这样打猎游玩,那不是皇上应该干的事啊。”
听了脱脱的金玉良言,忽必烈转怒为喜,他笑着说:“御史大夫说的很有道理,可是这和血汗宝马受惊,又有什么关系呢?”脱脱认真地说:“皇上说鸡鸣山离上天很近,今天血汗宝马在这里无故受惊,就是上天对皇上的警示、提醒,希望皇上多干应该干的事,少弯弓射箭、逐鹿打猎。”
忽必烈也严肃地说道:“你说的很有道理,如果真是上天的警示,朕会时时记住的,可惜啊,这也是无凭无据,不足为信。”忽必烈的话音刚落,就听头顶一阵呼呼的风声,两只猎鹰终于回来了。可是,猎鹰嘴里并没有带回来忽必烈射下的猎物,只有那支醒目的朱红色的御箭。侍卫取下御箭呈给忽必烈,忽必烈翻来覆去地看,完整的银质箭头,没有一丝血迹。完整的杨木箭杆,没有一丝的损伤。完整的金雕箭羽,没有一丝的杂乱。忽必烈自言自语地说:“明明射中了一只山鹰啊,莫非,这真是上天的警示?”
大臣阿合马突然喊道:“皇上,你看天上。”忽必烈抬头一看,鸡鸣山的山顶上,凭空出现了一大片洁白的祥云,彷佛是鸡鸣山高高的华盖。忽必烈凝望良久,郑重地点点头,然后下令说:“上马,立刻回京。”大家都敏捷地翻身上了马,却见脱脱面色苍白,上马的动作极为吃力。阿合马关切地问道:“脱脱,你怎么了?生病了吗?”脱脱摇摇头,小声说:“我有点累了。”
回到元都开平,阿合马来到脱脱家,好奇地问脱脱说:“脱脱,鸡鸣山的那只山鹰是怎么回事?我看见你划破手指往天上一弹,天上就出现了那只山鹰,这是不是你在全真道观学的法术?还有那些突然出现的祥云?”脱脱悄悄告诉他,成吉思汗请丘处机给他讲道的时候,曾经到全真道观修炼,并和丘处机的弟子学习过道家的法术。那只山鹰、那片祥云,还有血汗宝马的受惊,还真是脱脱的法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