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箭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国古墓战国神射手王陵曾侯乙墓,其交响
TUhjnbcbe - 2025/1/3 18:21:00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神奇墓葬被发现

年9月底,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城郊擂鼓墩驻军,原武汉军区空军后勤雷达修理所进行扩建营房。天上午,随州市曾都区南郊擂鼓墩7组的20多位村民和往常一样挖土。挖着挖着,有个民工在离地面约两三米深的地方忽然发现了20余件青铜器。这些青铜器,有的像罐子,上面有盖;有的像香炉,带三只脚;有的是长方形样子,带四只脚;;还有的如灯座形状,带有箭头。大的几千克重,小的只有几十克重。因为土质较松,他挖得很是小心,,所以这些青铜器出土时基本上都完好无损。收工后,这个民工把自己的棉布褂子脱下,将挖出的东西分两大包包好,准备背回去。由于两包东西又大又沉,很是惹眼,被部队的监工看见了,忙叫他将东西放下来检查。监工看了看,见不是部队的东西也没有说些什么。

就这样,这个民工把东西背回了家,放在院子里,叫家人看着,说不要让别人给拿走了。当时,这个民工自己也不知道这是些什么玩意儿。但是,消息不胫而走,一些乡邻纷纷跑到他家来看稀奇。后来,这个民工意识到这些都是文物,应该上交国家。于是,他就把这些青铜器全部交给了部队的同志带走了后来,在东团坡山冈上开山平地时,突然挖出一片同地面颜色大相径庭的“褐土”。空军后勤雷达修理所副所长解德敏爱好考古,凭直觉他猛然意识到,出现如此大面积的异常土层,可能地下有古墓。于是,他立即向当时的随县县委汇报了情况。同年3月,接到报告的湖北省博物馆考古队队长谭维四,迅速率领勘察组赴随州实地勘测。有了初步的勘测结果,立即向国家文物局作了汇报。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在湖北省文化厅的主持下正式对曾侯乙古墓进行了发掘。

奇妙乐器的迷宫

年5月至6月间,考古人员触摸到第一个文字证明的时候,神秘大墓的主人浮出水面,他就是古曾国的国君——曾侯乙。年5月23日午饭时分,曾侯乙墓发掘现场,抽水机还在抽取墓穴里的积水。当积水终于排干,墓葬中室的景象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65个青铜的编钟整齐地挂在木头的钟架上,仿佛刚刚被埋入地下。多年来,它一直稳稳地站立在原地。这是世界考古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幕,也是擂鼓墩古墓出土的最瑰丽的珍宝。编钟沿中室的西壁和南壁呈曲尺形立放,总长度超过10米。如果说实物乐器可以使我们清晰地知道古代乐器的真实面貌,那么这些沉睡了多年的乐器能否发出声音?即使能发出声音,是否还是余年前的那个原音呢?曾侯乙墓中“交响乐团”使用的整套编钟,经过音乐工作者的研究和试验性演奏,证明它虽在地下埋藏了多年,音乐性能不仅依然保存,而且仍然很好,音色优美,音域很广。出土的编钟,真可谓我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瑰宝,是华夏之邦优秀的民族音乐财富。

神秘的曾侯乙

曾侯乙,姓姬名乙,生卒年不详。据考古发掘推定,大约生于公元前年,卒于公元前年,现有文献资料鲜见其生平记载,是战国时期南方曾国的国君。对曾侯乙墓葬发掘时,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这些文物的文字材料说明,曾侯乙是一位名乙的曾国诸侯王。周朝在随国、曾国都封有同姓诸侯。年,在随州市郊义地岗季氏梁一座春秋中期的墓葬出土两件铭文铜戈,器主季怡为曾国公族、曾穆侯之子西宫的后人。铭文中季怡自称“周王孙”,证明曾侯本是周王的宗支。据此推断,曾国为姬姓封国,作为其国君的曾侯乙与周天子同姓毋庸置疑,故曾侯乙也可称为“姬乙”。值得注意的是,历史文献很少有对曾国的记载,常用随来指代它,如“江东之国,随为大”。据猜测,随可能是曾国重要的城市,如国都之类。历史上,这种用都城指代国家的例子也不罕见。从楚惠王送给他的一件青铜镈上的31字铭文看,曾侯乙死于公元前年或稍晚,通过对其尸骸的碳-14测定,可以推定曾侯乙的死亡年代在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之间,他死时年龄在42至45岁之间。综合考虑其他材料,曾侯乙应当生于公元前年或稍晚,约在公元前年前后成为诸侯王,在位约30年。

出土文物表明,曾侯乙生前非常重视乐器制造与音律研究,兴趣广泛同时还是擅长车战的军事家。曾侯乙的真实形象人们已经无从知道了,但传说曾侯乙长得相貌平平,身材也不高,只有1.6米左右。但他非常有力气,并且是有名的神箭手。民间流传曾侯乙一次去郊外打猎,无意中遇到一头野猪,慌乱中他随手从箭袋中拿出一支箭射出去,野猪应声倒地,当随从去搬运野猪时,才发现原来曾侯乙误把一支稻秆当箭射出去了,可见其力气之大。(免责声明:本文所有资料以及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全部由小编手打,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小编删改。)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古墓战国神射手王陵曾侯乙墓,其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