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一直徘徊在0-1%,并且生产率增长一直表现不佳。年年底,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推出了旨在重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三大经济政策之“箭”,人们称之为“安倍经济学”。
第一支箭,为结束通缩或价格下跌而大举扩大货币供应-未能持续命中目标。该政策虽然带来了一些积极的现象,但要结束多年来价格停滞不前的局面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股市已触及多年高点,但实体经济尚未充分受益。仅凭较高的市场估值,还不足以让企业提高对于维持物价上涨至关重要的工资水平。相反,它们希望每个工人能有更多的产出,这样才能符合更高的工资标准。
受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平均实际工资目前尚未完全恢复。第二支箭财政政策也没有击中要害。例如,年日本政府决定将销售税从5%上调至8%,这是17年来的首次上调。此举使支出受到了压缩,从而使经济重新陷入衰退。紧随其后的是,第二季度的GDP环比收缩了7.3%,是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收缩。这与年的情况类似,当时销售税上调导致经济陷入衰退,并暴露出需求的潜在疲弱。
提高税收是为了减少日本的债务。占到GDP%的日本债务是世界之最,而每一次日本政府试图减少巨额债务的措施都会拖累经济,而该国的债务规模表明了日本经济复苏的脆弱性。最难得分的永远是第三支箭-针对经济构成和运行方式的结构性改革。日本如何在人口和劳动力都在萎缩的情况下提高生产率?
在多年的经济停滞造成消费需求低迷,并且人们都担心负债的情况下,企业是否还愿意在这个国家投资?安倍的结构性改革包括多项提高生产率的举措。这类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部长们都给出提醒,安倍经济学可能需要10年时间才能奏效。因此,日本可能还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感受到结构性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安倍是日本10年中上任的第六位首相。
对日本领导人来说,时间似乎是一种奢侈品,但这正是他们扭转日本经济所需要的东西。几十年来,日本经济一直在苦苦挣扎,结果却是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跌至第三。取代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也面临着增长放缓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作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的人口结构与发达国家相似。该国的劳动力人口正在减少,不过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中国已经结束了独生子女政策。
此外,正如前面所计的那样,如果英国、美国和日本都希望通过创新保持富有,那么中国就需要在增长放缓之前实现这一目标。欧洲的重点也是经济增长,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兑现能力。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曾表示,欧洲一体化计划的合法性取决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正如约翰·梅纳德·凯恩斯那一章中所讨论的那样,欧盟也将重点放在了通过投资促进增长上面。
因此,通过提高增长和生产率对抗停滞不前的未来,这是主要经济体面临的共同挑战。政策制定者也越来越认识到了这一点。英国政府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