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妈说她爱我,但是她打我。我丈夫也说他爱我,他同样会打我。我就留在他身边了。”
坦雅·哈丁是上世纪8,90年代,花样滑冰界的天才少女,是全美正式比赛中第一个完成三周半转体跳跃动作的女子选手。
可是,巅峰时期的坦雅却因为一桩丑闻彻底离开了花样滑冰界。
也正是因为这桩丑闻,坦雅被妖魔化,成了全美公敌。
年,好莱坞将坦雅的故事拍成电影《我,花样女王坦雅》。
这部片子让坦雅的扮演者拿到了奥斯卡提名,而坦雅母亲的扮演者则成功夺得当年的最佳女配角奖。
坦雅真的是片中那样一个满口脏话,却又倔强不屈的女孩吗?
我们结合她真正的经历来一探究竟。
1苦涩的童年
坦雅出身贫困,和父亲关系亲密,但父亲是个“失败者”,失业在家。家中经济全靠坦雅性情粗暴的母亲打工支撑。
坦雅3岁的时候就表现出滑冰的天赋,母亲于是开始送她去训练。
可是,花样滑冰被称为“冰上芭蕾”,在当年算得上是“贵族运动”,当兴趣学学也就算了。一旦要走专业道路,开销巨大。不仅要购买最基本的冰刀、冰鞋,还要自己花钱请教练,支付场地费用。一旦到了参加比赛的程度,还要算上交通食宿的花费,编舞和服装也都需要钱。
对于独立供养女儿的坦雅母亲来说,这很不容易。
可是,坦雅的母亲一边拿出所有的钱供女儿学滑冰,一边对她非打即骂。骂她不够努力,说她胖,总之就是竭尽所能贬低她。
坦雅说,母亲不仅在家里打她,甚至在训练场,当着所有人的面,用刷子和衣架打她,连教练都忍无可忍:“如果你再打她,我就送你去做公益服务。”
母亲甚至不允许坦雅在练习时去洗手间,实在忍不住,就让她在冰上解决。
她的逻辑也很简单:“我花这么多钱送你来训练,每一分钟都得待在滑冰场上。”
现实中的母亲不承认自己虐待过童年的坦雅,只说可能打过她一次。
电影中的母亲则一脸无所谓地说:“你应该感谢我。”
或许坦雅的母亲也有一个并不幸福的童年,就像很多心里学家说的:“童年灰暗的父母,会把心理创伤传递给孩子。”
坦雅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母亲身上令人厌恶的特质,在她身上也出现了,她语言举止粗鲁无礼,性格张扬,很早就开始抽烟,一副女汉子的形象。
这些特质都成了坦雅身上的原罪,在巅峰时将她拉下深渊。
2被业界排斥
坦雅在花滑上确实有天赋,四岁就得了第一个冠军,从此一路高歌,成为美国花样滑冰新星。
可是,坦雅发现,无论自己的动作做得再好,得分总是不理想。
电影中,坦雅低声下气地去问评委,为什么自己不能得高分。对方毫不掩饰地说:“我们看中的从来都不是你的技术,你不是我们想要的偶像。”
当时的花滑界想要什么样的偶像呢,坦雅的劲敌南希就是一个完美的典范。
南希出身精英阶层,有父母的疼爱,在冰场上优雅自信,场外举止进退有度,处处透着一种贵族范儿。
所以虽然坦雅的动作难度吊打南希,可后者才是评委心中的冰上公主。
评委们认为,花样滑冰选手就应该像南希一样,穿着高档订制的服装,放着悠扬的莫扎特在冰上翩翩起舞。而不是像坦雅,穿着母亲用亮片缝的裙子参赛,选择的曲子也是上不得台面的摇滚。
要知道,别说是评委,就连很多民众也管坦雅叫“可悲的穷苦白人”。她那副粗粗剌剌的女汉子形象,根本不符合评委们的审美。
坦雅不服气,她觉得花滑就应该以难度取胜,她想证明自己并不比那些家庭优越的选手差。
别人有厂商资助,不必担心经济问题,坦雅一次表现不佳就失去了所有的赞助。她不得不去餐馆打工;别人有专门的营养师搭配饮食,坦雅却只能吃超市的面包和奶酪。
可坦雅有天赋,有不服输的劲头。她拼命训练,她要证明自己。
终于,坦雅成了美国第一个,世界第二个在正式比赛中完成“三周半转体跳跃”的女花滑选手。这毫无争议的实力,让坦雅如愿以偿地摘取了冠军的桂冠。
她终于证明了自己。
如果事情就这么发展下去,就没有后面的故事了。可生活不是童话,坦雅更不是公主,她真正的劫难还远远没有到来。
3痛苦的婚姻
坦雅19岁就嫁给了自己的初恋男友杰夫。
杰夫很早就表现出了暴力性格。可坦雅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妈妈说她爱我,但是她打我。杰夫说他爱我,他也打我。所以我就留在他身边了。”
童年的经历让坦雅觉得暴力很正常,她无法辨认危险。杰夫对她拳脚相加,她只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并天真地以为只要能努力做得更好,丈夫就会爱她,就不会打她了。
于是,极度缺爱的坦雅,不顾母亲的反对,义无反顾嫁给了杰夫。
结婚后,丈夫杰夫取代了母亲的角色,同样打工供她训练比赛,同样对她施以暴力。尽管这种暴力最初并没有让坦雅心生警惕。
毕竟,暴力是她从母亲身上学到的唯一表达方式。
坦雅说,“每次打完我,杰夫都会道歉,然后我们就会好上一阵子。”
但是,家暴有一次就会有无数次,更何况,坦雅面对的还是步步升级的暴力。
随着坦雅名气越来越大,自卑让杰夫变本加厉地殴打坦雅。
电影中的坦雅被丈夫抓着头撞在镜子上,镜子被砸得粉碎。
后来,杰夫居然开始动枪了。
坦雅终于意识到自己嫁了个混蛋,可就在她想要结束这场婚姻的时候。美国花滑总会出面了,说作为一个知名运动员,她必须维护良好个人形象,不可以随便离婚。
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只是想摆脱家暴的丈夫,怎么就影响形象了呢?
可为了自己的事业,坦雅还是忍了,继续在公众面前和杰夫秀恩爱。
直到南希遇袭案的发生,彻底结束了这场痛苦的表演。
94年美锦赛也是奥运预选赛之前,南希被人持棍从后面袭击,膝盖受伤,不得不退出比赛,坦雅轻松夺冠。
事后警方发现,袭击南希的人居然是杰夫指使的。
杰夫一口咬定,坦雅也参与策划了这件事,为的就是除去南希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独自代表美国参赛,但坦雅矢口否认自己知情。
后来,南希被授予特别名额,和坦雅一起代表美国出赛。
奥运赛场上,南希没有受到袭击事件的影响,表现出色夺得银牌。
坦雅就没那么幸运了。她先是冰鞋出了问题导致比赛中断,裁判又给了她一次重来的机会,但她心绪大乱,发挥失常,最后只拿到了第8名。
回到美国,坦雅立刻被逮捕并起诉,罪名是妨害司法公正。
最后,她被判缓刑和罚金。
坦雅自始至终没有承认参与袭击南希,但大部分人都相信坦雅并不无辜,对她的指责铺天盖地。媒体也步步紧逼,将坦雅描述成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怪物,逼得坦雅几度崩溃。
最后,尽管警方也无法证明坦雅确实参与了南希被袭一案,但美国花滑总会还是做出决定,将坦雅终身禁赛。
这种禁赛并不仅仅只是禁止坦雅上场比赛,她甚至无法去当教练,因为协会禁止她带学生参赛。
坦雅的职业生涯被彻底终结,一个天才就这样完完全全消失在花样滑冰赛场上。
4走出原生家庭的伤害
“我是优秀的花滑运动员,但我的人生却一片狼藉。”
离开了心爱的花样滑冰事业,生活还得继续。
为了还债和生存,坦雅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焊工、油漆工、电脑销售等等,还去打了几年拳击,最后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退出。
就在人生陷入一片灰暗的时候,坦雅遇到了她的救赎,她的现任丈夫。
她说自己第一次发现,居然有人爱她不因为她是谁,她能成为什么,或者她能为对方做什么。
他爱她,只因为她是她!
童年时母亲的暴力让坦雅形成了低自尊的人格,这是她生活事业一团的源头。虽然后来成了全美冠军,但坦雅内心从来都找不到自己的价值,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所以无论前夫杰夫怎么伤害她,只要一个道歉,内心极度渴望被爱的坦雅就会重新回到杰夫身边。
而今,现任丈夫无条件的爱给坦雅带来了无比的安全感,她童年的创伤被一点点治愈,她的心终于平静下来。
如今,坦雅身边有了深爱的丈夫和儿子。闲暇之余,她常和丈夫去打猎,就像小时候和父亲做的一样。
坦雅笑称自己的箭术一流:“我能像罗宾汉一样,射出后一支箭把前一支从中间劈开。”
另外,她还精通各种工具,可以制造或建造生活中所需的一切东西。
坦雅觉得,自己能解决一切问题,她再也不担心了。
“没人能毁了我的生活,除了我自己。”坦雅终于走出了原生家庭带给她的阴影。
多年后,坦雅参加奥普拉的访谈节目时表示,自己已经走出痛苦的过去,开始了新的生活。如果可以选择,她希望能有更稳定正常的童年。
“我永远是美国第一个做出三周半转体跳跃的女选手,这一点,谁都无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