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东平功败垂成
年年底,辛弃疾和贾瑞从海州回到莱芜山中的大营,向耿京详细汇报南行的收获,和攻取海州并助力南宋军队李宝海战的情况,耿京大喜。
在金国权力交替的过程中,金人在采石矶和胶西陈家岛遭受重创,元气一时大伤,完颜雍从东北到中原的控制和金国内部的稳定尚需一段时日,金国在中原地带的统治就出现了一段时间的真空,鲁中地区和鲁西南大部都是如此。
莱芜、泰安先后被耿京所破,忠义军利用对泰沂山脉地形和环境熟悉的优势,连纵合横,交叉往复,互相呼应,使得这一带几乎成了忠义军的天下。
金国易主和完颜亮被杀的消息很晚才传到耿京和山东忠义军这里,受采石矶与胶西海战胜利的影响,耿京决定大干一场,攻城略地,驱除金兵。
年正月,耿京忠义军十几万主力大军逼近东平府,一场攻守大战一触即发。
东平府地处山东鲁西南平原的东缘,西南距泰安百十里,东仰“三孔",北瞻泰山,南望古微山湖,西观水泊梁山,素有“东文、西武、北岱、南湖”之称,是鲁西南平原地带的交通与经济中心,一向号称“商贾云集之埠,兵家必争之地"。年(宋宣和元年)由郓州升为东平府,府治即今山东东平县。
年9月,伪齐政权头目刘豫在北京即帝位后,接着回到东平府,并升东平府为东京。东平府在那一段时期内,人口有所增加,街市得以扩建,城防明显巩固。
东平城墙高大巍峨,泰安、莱芜的金军被忠义军打败后大都退守于此,使得东平的守军增加不少,平添相当的实力。
辛弃疾作为掌书记随军出征,负责分管帅印掌管,参加高层军事会议,为攻打东平出谋划策。对于忠义军而言,虽然所到之处一呼百应,势如破竹,但攻打东平府这样的府城,和泰安、莱芜两个小城相比,从经验到装备来说,都还是第一次。
辛弃疾先前有过数次前往北方金国统治地区秘密探访的经验,对金人城府防备的策略与具体兵员部署有所了解。此外,辛弃疾还十分重视和擅长间谍、侦察工作,自己的辛家军里就培养有不少这方面的人才,这次悉数排上用场。
在战前的军事指挥会议上,辛弃疾提出,忠义军应从东北南三面围城,留出西城门供金兵撤退。东平西边十几里就是东平湖,忠义军事先在湖边芦苇荡埋伏下一支劲旅,等溃逃的金兵一到,伏兵出而歼之。另外,辛弃疾还建议多派一些人提前混进东平城中,四处张贴通告,号召金军中的汉人起义,也通告并震慑那些顽固不化的金军,只要缴械投降,破城后一律放他们回家,否则格杀勿论。攻城战一旦开打,还须派人用弓箭将一些瓦解金军斗志的传单射入城中,以攻金军之心,先行消解他们的精神防线,并号召百姓袭杀金兵。
耿京没有想到,辛弃疾居然对城防的攻守如此谙熟,而且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又逻辑周密,就采用他的建议。于是,派张安国、王世隆带2万人马绕过东平县城,事先去东平湖附近埋伏,其他事宜也都悉数照办。
春节刚过去不久,耿京率领的山东忠义军兵临东平城下。
一声号令,鼓角齐鸣,忠义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着城墙处蜂拥而去。忠义军架起高高的云梯,士兵们争前恐后,前赴后继,一次次爬上城墙墙头,与守城金军展开生死搏斗。金军凭借城墙的优势,利用滚石、檑木等从上到下阻止攻城士兵,一时间,城墙下堆满忠义军的尸体,后继者就踏着这些尸体继续强攻。在有的地方,忠义军用砖石堆高的通道来达到城墙的高度,甚至木制的方桌和门板都派上了用场。
除了战略和战术对路外,忠义军此次的攻城战斗中,前不久在攻打泰安、莱芜缴获的一批床子弩和神臂弩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神臂弩是那个年代的新型武器,杀伤力强大而可怕,它的弓用坚韧的山桑木做成,又用坚实的檀木作弩身,以麻为弓弦,轻巧坚劲,枪膛用铁铸成,以钢为机,麻索系札,丝为弦。最大射程将近米,可由一人发射,能够贯穿重甲,令敌方胆寒。
(当时的神臂弩图)
床子弩就更厉害了,差不多可以说是弩箭武器的登峰造极之作,依靠几张弓的合力将一支箭射出,往往要几十人转动轮轴才可拉开,然后用锤子敲打扳机进行发射,射程可达米以上,确实是当时的远程重型武器。当年北宋澶渊之盟前夕,契丹大将萧挞凛就是中了宋军的这种床子弩箭阵亡的。床子弩的箭与众不同,箭身长一米多,箭头是圆形的铁球,没有刃,射出后呈抛物线,因箭头沉重从半空落下几乎垂直,靠其冲击力致人死命。床子弩正好适合用来对付城墙高处的守敌,在攻克东平的战斗中发挥了显著作用,许多金兵命丧其下。神臂弩和床子弩都是宋朝发明的武器,后也被北方游牧民族学去。
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忠义军首先从东门突破,攻入城内,守城的金兵看到大势已去,士气全无,一败涂地,其中的不少汉人扔掉兵器,洗手不干,四散奔逃,或者干脆调转枪头,现场加入忠义军队伍,返过身来,一致对付金兵。又经过近两个时辰的战斗,守敌除被歼外,大部分缴械投降,一部分残兵败将拥着金人知府从西门仓皇逃窜,出城十余里,跑到了东平湖边。
没想到,还没等他们喘口气,只听得战鼓雷动,杀声震天,张安国、王世隆所率忠义军在此等候多时,这时正好从芦苇荡中杀出,直扑金军而来。不一会儿功夫,这支逃兵就被大部歼灭,只有金人知府慌乱中与士兵换装,与几个贴身护卫逃脱。
至此,东平府归忠义军所有,全城百姓箪食壶浆,欢迎胜利之师,多年来遭受金人蹂躏的恶气一朝出尽。是晚,整个东平城都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军民同欢,庆祝东平府回到汉人手中。
英姿飒爽辛弃疾
一时间,山东忠义军更是威名四震,远近豪勇之士纷纷来投。东平府一战,也更加奠定辛弃疾在耿京心目中的地位,虽然官职还是掌书记,但他对辛弃疾的信任已大大加强,甚至非常依赖他了,凡大事小事,都免不了征求他的意见。
东平城之捷给山东忠义军将士带来一些心情和情绪上的变化,不少高级将领的抗金信心大增,杀敌决心大增。有的主张继续向西南开拔,进入河南,攻取开封。也有人主张向北发展,和河北的王友直部会师,席卷河北全境,直捣北京。
之前,忠义军攻打下泰安、莱芜后,除派大将驻扎在城内外,出于安全和机动便利的着想,耿京将忠义军的指挥大营和大部分部队都安置在泰沂山中。可这次攻破东平后,情况与前大不相同。一是东平府是一座府城,城内粮仓丰廪,物质丰富,集市繁华,条件远非泰安、莱芜相比。再就是东平湖近在咫尺,是一个取之不尽的鱼米资源,忠义军驻扎于此,可以享受到相对富足的生活。而这一点,对大部分农民起义军将士而来,必然充满诱惑。因为,除了反抗金人的残酷统治,吃喝不愁,生活殷实,本来就是他们聚众起事的重要价值追求。
东平湖的荷花格外娇艳。林之云摄
于是,有人建议将忠义军总部驻扎在东平城内,以此为根据地,四面出击,打击金军。辛弃疾则认为此举不妥。他从南宋和金国的对峙局面出发,详细分析了完颜雍即位后的基本状况,推断说金国一旦稳住局势,必然派兵前来弹压中原一带的义军。大军驻扎城内,一是缺乏管理城市的经验,再就是等于把自己放在明处,很容易让金人对忠义军了如指掌,一旦双方交锋,忠义军必然处于被动局面。相反,西边和北面目前还是金国的统治地盘,如果起义军孤军深入,尽管有河北境内王友直的接应,但很可能陷于腹背受敌的局势,到那时候,一切就回天无力了。按照他的观点,忠义军应该改变策略,放弃向西向北挺进,转而向东向南发展,往沂蒙山区和连云港一带运动。一方面那里现在还是起义军和南宋军队的势力范围,再就是那里位于宋金前线,忠义军可以和南宋军魏胜部合成一处,建立并肩作战的关系,北上可以联合打击金军,南下可以回归朝廷。
事实证明,辛弃疾的判断的确高瞻远瞩,有先知先觉的一面。
完颜雍刚刚即位后,金朝内有金朝贵族争权夺利,外有南宋军队的对峙和各处此起彼伏的汉民起义,他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先稳定政局。他完颜雍上台后,一反完颜亮滥杀反对派的做法,立即采取宽容的姿态对待宗室贵族和原来完颜亮手下的高官。他多次下诏,对那些被完颜亮残害的大臣遗骨,派人到各处去访求,找到后予以安葬。对原来被无辜杀戮的大臣家属,凡是沦为奴仆的,即刻恢复他们的身份。对那些被无故削职、降职的官员,给予改正,并量才录用。对有些原来反对过他但有才能的人,不计前怨,仍然予以重用。
这些措施很快就起到了安抚、笼络女真宗室贵族的作用,许多贵族和原来完颜亮的部下,纷纷前来投奔,金国的最高统治集团内部不久就得以初步稳定。
然后,完颜亮开始着手对付各民族起义军。当时,契丹人移剌窝斡领导的牧民大起义,严重威胁着金朝的统治。年年底,窝斡居然自行称帝。完颜亮即位后,立即采用一软一硬两手来对付他,先是派人去招降,没有奏效,随即便派军队前往镇压,结果又被窝斡起义军打得大败。
年正月,完颜雍又派大将统重兵逼近窝斡起义军,并对归降者许以优厚条件,还大搞特搞策反活动,想方设法孤立窝斡一人。后窝斡终于被人出卖,被捕至京师。完颜雍残杀起义军首领的手段十分残酷,他把窝斡枭首于市,把他的手和脚都砍下来,分悬各处。为防止契丹人反抗,完颜雍把参加起义的契丹人分别编入女真的猛安谋克各部,使之杂处其间,便于钳制和统率。金朝境内一旦取得了相对的稳定,完颜雍就开始了对中原起义军的疯狂围剿。
威力巨大的床子弩
采石之战和陈家岛海战之后,完颜雍登基后不久完颜亮被杀,金军大规模北退,除了在个别地区还有局部的战斗和拉锯战外,宋金之间的战争基本结束。
本来南宋就是被动应战,宋孝宗巴不得早一天和金国议和,心理上一直处于恐金求金的状态。实际上,这个时期,淮河以北原来金国的统治区内,江苏、山东与河南境内有不少区域都被各路忠义军所收复、占领,但南宋唯恐再次惹怒金国,其正规军队一直不敢进入这些地区,致使很多地方又复陷金人之手。这样,没有南宋军队造成的威胁和前线战事的困扰,完颜雍就可以放心大胆组织兵力来对付这些地区的起义军。
这个时间节点,恰恰就在山东忠义军攻打东平前后。可以说,东平府解放后的军民联欢还没有尽兴,忠义军将士还没来得及休养生息,甚至还没做出什么反应,很快就遭受到金军的反扑。在山东、河南一带,完颜雍以金兀术的女婿纥石烈志宁为帅,纠结大批金军,向着各路义军逼近。
几天前刚刚打下东平县城的山东忠义军,现在则完全调换了一下位置,十几万起义军的大部都被金军围困在东平城里。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