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解手是如何来的为何总有人喜欢背手走路 [复制链接]

1#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我以为他到外面解手,谁知一等他不回来,再等他也不回来,竟是溜之乎也地去了。”

这句话里的解手就是我们现代社会最常用的含义,雅称为“出恭”、“内急”,那么此词牵扯出来的传说可谓非常精彩。

寻根问祖的典范——山西洪洞大槐树

中华民族最不可遗忘的是历史,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根才会“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寻根问祖这件事在山西、山东、安徽等周边省市的老百姓心中可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在此地方的大部分家庭自始至终传承的思想都是认为自己的根在山西洪洞大槐树,只有在此地才会有“欢迎回家”的说法和习惯。

著名的“山西洪洞大槐树”身上记载着古代的移民历史,传承着老祖宗们的记忆。

洪洞大槐树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从汉到明再到如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古代就作为游子回家寻路的标志性建筑,并作为一个象征承载着悠长的思乡之情。

现在的洪洞大槐树通过翻新再建,已经成为一个著名景区,其身上的历史故事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游玩和了解,把民间祭祀活动做到官方承认可是一件大难事!

神秘的传说

在关于明朝初期大移民的众多传说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胡大海射雁。相传当时朱元璋在打败“汝阳王”王保保(也就是射雕英雄传当中赵敏的哥哥的原型)之后,中原地区和山西大部分地区已经被其占领统治,朱元璋就按照规矩封赏部下。

这其中有一个叫胡大海的大将,作为朱元璋的结拜二哥,此人长相凶猛、善于作战,虽然是文盲,但具有领导效应,也曾表示过“习武之人,没读过书,但应做到不强抢民女、不随意杀人放火,要不然和土匪强盗并无差异。”于是他所到之处,下级士兵都争相归附。

所以其倍受朱元璋看重和喜爱,等到奖赏他时,朱元璋问他想要什么,胡大海只提了一个要求——屠杀河南的百姓,这令朱元璋非常疑惑,一个有礼节的人怎能说出如此之话,问其缘由。

原来胡大海跟随起义前,家境贫寒,十分落魄,只能当个乞丐要饭,在河南一带要饭时,当地百姓嫌他丑陋、长相凶狠,就不给他饭吃。

甚至有一妇女,把油饼给她小儿擦过屁股之后,又扔给狗,表明自己给狗吃也不愿施舍给他,胡大海受到众多羞辱也差点被饿死,所以他会如此憎恶那里的百姓。

朱元璋觉得牵涉的百姓太多、区域太大,刚打下天下,还没稳固政权就随意乱杀,怎么能行?

但又考虑到胡大海的忠心耿耿,于是有一万全之计涌上心头——在河南界内射一支箭,他只可以杀这支箭射出的范围之内的人。

朱元璋本来以为他顶多射出三百步,不会惊动太多人,可胡大海竟然把箭射到了一只正在飞行的雁子,这只大雁拖着伤硬是飞出了河南境内,一直飞到了山东,胡大海一路跟随大雁,毫不留情,一下杀光了河南、山东当地人。

朱元璋因此事件,不能放着土地不管,只好下令让人从当时人丁兴旺的山西调拨人口过去,也就有了后来洪洞大槐树下大移民的事件。

不过这只是个传说,另外胡大海在年就去世了,朱元璋还没称帝。再说像朱元璋这样出身农民受过苦的人,做什么都是以民为本,明白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民众,根本不可能放任胡大海杀光河南山东的人。

历史事件

元末时期,元朝统治者内部不和、政局非常不稳定,加上朝堂大臣们凭借贵族实力对朝廷的分瓜、对百姓的剥削,整个国家实力迅速下降,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十分困苦。

这个时候,经历过出家与乞讨生涯,经过重重磨难有了对世界理解的朱元璋由于意外加入农民起义。

之后,其才能逐渐展现,凭借智慧和勇气,很快得到了首领的信任,逐渐拥有自己兵马,起义范围由此扩大,元朝就在百姓的愤慨下退出历史舞台。

但由于无数的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发生,陕西、山东、河南一带一片荒凉、毫无生机,劳动力和资源都严重不足,可由于地理原因,山西不作为起义的主要战场,其发展比较稳定,百姓生活幸福、土壤肥沃、作物丰收,人丁依然兴旺。

但朱元璋看到大部分地区土地无人耕作、资源浪费,怎么办呢?其只好下令让山西本土一部分百姓迁于河南、河北一带,但中国人的恋家情节怎能让命令实施得如此顺利呢?

官府必然会采取强制措施来达到目的,其会命令官兵将百姓的手绑起来,按照顺序绑在一起,这样就不容易逃跑回家了。

但是百姓要是想上厕所该怎么办呢?百姓就会对官兵说:“可以把我的手解开吗?我需要方便”,随后成百上千的百姓需要上厕所,官兵一听到“解手”二字便明白其意图。

随着时间的延续,“解手”这个词就成为上厕所的含义,应用的十分广泛。

与此故事有关的事件还有一个,那就是民间传说官兵押送移民的途中,为了防止其逃跑需要手背在身后绑着,并且会把链子连在一起,时间长了人们就习惯了背手走路。

并且老年人习惯背手走路的原因是老年人走路走得较慢,就犹如慢慢路途中的移民一般抱着不愿意离家的情绪,而走的十分缓慢。

社会影响

为了纪念此事件,年4月,洪洞县委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举办了首次寻根祭祖节,也把祭祖节日定在了每年的清明节前后。

由此官方产生的主祭日成为合法的祭奠平台,由此每年都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百姓前来悼念祖先、纷纷踏上了寻根的旅程,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支持此活动,活动当日全国各大新闻媒体进行文化宣扬,实时播报着当地的情况,移民省市的代表也承载着各省的关心前来参加。

这是一种寄托和怀念,也是一种尊重和理解,希望我们每个人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先,不要忘记历史。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的举行不仅对于加强了老家与移民后裔之间的紧密程度,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增加了文化的传承性,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三岁孩童,谁人不知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故事,谁人不思念自己的故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