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业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1.中国画分类方法
中国画分类方法不同于西画,它主要按描绘对象分类,也有以绘画方法分类的。按描绘对象分类的主要有山水、花鸟和人物,宗教绘画属于人物大类,草虫、飞禽、走兽则属于花鸟大类;以绘画方法分类的则有大写意、小写意、青绿山水、工笔画和界画(也可称作界尺画)。工笔画是对应大小写意而言相对工整的绘画方法,但其本质仍然比较抽象,也仍然含有写意的因素。最初的界画相当于如今的建筑效果图,是专为建筑提供设计效果预览的,后来逐渐发展为欣赏艺术并成就了不少名家。界画的绘画方法是同时握有两支毛笔,其中一支借助界尺作取直用,另一支则是走墨,因此能够画出笔直均匀的线条在古代绘画方法中非常适合楼台亭阁的描绘,并因此广泛运用在建筑效果图的制作中。界画的敷色方法可以用工笔敷色法和青绿、写意敷色法并用,相互并不排斥。至于工笔山水和水墨画的说法并不贴切或者是错误的。所谓的工笔山水,是对青绿山水和界画的错误解释。而水墨画一说,更是以西画分类方法中按绘画材料分类硬性套用,表面看似并无所谓,却混淆了国画与西画的艺术语言和审美标准,例如宣纸水彩画、宣纸水粉画和宣纸油画、钢笔画等等诸如此类,其材质虽然使用了宣纸,艺术语言和审美标准却完全是西画的。至于用什么笔,则无论工笔还是写意,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差别,主要看需要而定。比较常见的区别,如画软线条通常希望笔尖细一点或软一点,硬线条在希望笔尖细一点的同时可能硬一点比较好,而大的块面则希望笔头足够大。
2.工笔画
工笔画是中国绘画中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也是一门精雕细琢的艺术功夫,在技法上分为勾染法与没骨法两种。勾染法是先用线条勾勒出造型与结构,再予敷色上彩。没骨法则是以色彩直接依其造型结构来点、染完成的绘画方式。从绘画发展的波折起伏来看,工笔画并非一帆风顺发展迄今的,此种绘画形式之出现,初始应是受到早期壁画鲜丽色彩的影响,我们可从现今出土的墓室和敦煌壁画中绚丽的色彩窥知一二,其后经历了千百年无数人智慧的积累、发展而愈趋成熟,其中有工整繁缛的绘画方式,也有直接敷彩点染并重视笔墨情趣的作品形式然而到了明代董其昌提出了画分南、北二宗之说,并在高唱崇南贬北理论下,将工笔画列入了北宗并视之如同匠工,使得这样一种重要的绘画主流,被贬抑至每况愈下的境地。直至民国初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改革国画之声四起,当时艺界大师如金北楼、周肇祥、陈师曾等先贤前辈纷纷开始着手筹组画学研究社团,工笔画此时复地蓬勃发展的生机而再度兴盛起来。
中国画简称“国画”,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也是最为复杂的画种,内部分类则更是复杂。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分为六门;北宋宣和画谱》分为十门;南宋邓椿《画继》分为八类。其根据笔墨技法可分为工笔画、大写意画和小写意画(即兼工带写);根据设色又可分为白描画、水墨画、着色画三类;按功能和用途,可分为寺观殿堂壁画、架上绘画、民间绘画、工艺装饰画几类;依作品的主题思想分为释道画、风俗画、历史画、民间年画、文人画等;按工具材料分为白描、着色、水墨等,但最通行的是按题材内容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山水画简称“山水”,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许道宁、燕文贵、宋迪、王诜、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高峰,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清及近代,续有发展,亦出新貌。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传统分法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中国的人物画,简称“人物出现较山水画、花鸟画等为早;大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其传神之法,常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和动态的渲染之中。故中国画论上又称人物画为“传神”。历代著名人物画有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唐代韩滉的∝苑图》,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李公麟的《维摩诘像》,南宋李唐的《采薇图》、梁楷的《李白行吟图》,元代王绎的《杨竹西小像》,明代仇英的《例女图》卷、曾鲸的《侯峒嶒像》,清代任伯年的缟高邕之像》以及现代徐悲鸿的《泰戈尔像》等。在现代,更强调“师法造化”,还吸取了西洋技法,在造型和布色上有所发展花鸟画,历代花鸟画家辈出,如唐代薛稷的鹤、边鸾的孔雀、刁光胤的花竹;五代郭乾晖的鹰,黄筌、徐熙的花鸟;北宋赵昌的花、崔白的雀、吴元瑜的花鸟;南宋吴炳的折枝、林椿的花果、李迪的禽;元代李衎的竹、张守中的鸳鸯、王冕的梅;明代林良的禽,陈淳、徐渭的墨花;清代朱耷的鱼,恽寿平的荷,华喦的鸟;近代吴昌硕的花卉等,皆一代名手,绵延不绝。
技法形式有工笔、写意、勾勒、设色、水墨等技法,设色又可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勾、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有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等画幅形式,辅以传统的装裱工艺装潢之。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笔、线条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结,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作画之工具材料为我国特制的笔、墨、纸、砚和绢素。近现代的中国画在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技法上,有所突破和发展。
3.国画发展史
六朝前:水墨与重彩画法之萌芽。中国绘画的最早遗迹,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的岩画和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装饰纹样。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彩绘是以天然矿物质在陶坯上描绘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等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美化装饰效果。商周战国及春秋时期绘画已有相当的进步。除壁画的流行外,这时绘画技巧的发展也可从青铜器及玉器的装饰纹样、战国漆画上看出已达到相当水平。特别是湖南长沙战国楚墓中出土的帛画成为这一时期绘画技法发展的杰出代表。此时绘画已逐渐脱离附属于工艺美术品的装饰地位而独立,成为后世卷轴画的先声。秦汉绘画技法发展,汉代墓室壁画及画像的情况除求诸石、画像砖外,各地出土的帛画对了解当时的绘画技法提供了最有力的资料。战国的帛画“迹简意淡”,突出线条作用的水墨画法和西汉以高纯度装饰性色彩依线描涂染的勾勒着色画法,奠定了后来卷轴画的两种基本画法风貌。
六朝:勾线渐趋成熟与凹凸法之出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绘画技法发展中的重要阶段。涌现出一大批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知名画家,画史上第一批为后世崇奉的百代宗师和第一批有摹本流传的巨迹都产生于这一时期,并产生了第批论画名著。人物画法从完成变略为精,由“迹简意淡而雅正”走向“细密精致而臻丽”之后又出现“笔不周而意周”的疏体,鲜明显示上承两汉下启隋唐的时代风貌。源于人物画背景和古地图的山水画在这一时期开始独立登上历史舞台。大约在东晋刘宋时代,已有独立的山水画。这时期已有为数不少的画花鸟的画家出现,也有独幅作品的记载,但未流传下来。
隋唐:线描、水墨的高度发展与金碧设色的完善。隋唐时代的绘画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的全面繁荣,在表现技法上取得高度成就。人物画在隋唐仍居主要地位,在继承本土汉魏传统以外,也吸收西域画法,艺术上的发展更加成熟。隋唐山水画日渐成熟,有金碧辉煌的青绿山水和墨分五色的水墨山水等,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这一时期的青绿山水日益走向成熟与兴盛。其画法风格,也像人物画一样属于勾勒设色,所不同者在于形象勾勒的简括和赋色的强烈浓丽。使用的颜色以青、绿、赭石、白粉等石色(覆盖色)为主,甚至辅以金粉,鲜明夺目,纯度极高,颇有金碧辉煌之感,宋人称之为“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这种以装饰手法进行写实的着色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最早的风格形态。水墨山水画的出现,主要是在中晚唐以后。在青绿山水至盛唐发展成熟之际,水墨山水的前身“破墨山水”开始萌生。中晚唐以来,山水画的题材范围进一步扩大。技法上更出现“不依墨踪”的狂放画风。这时,部分画家在盛唐的泼墨技法之外,又发展了“泼墨”。中晚唐的山水画家,由讲求用笔进而又重视了用墨,而用墨方法的丰富变异,回过头来又解放了笔法。水墨作用引起了广泛注意,为五代水墨山水画的勃兴创造了条件。唐代也出现了批花鸟画名家。花鸟画题材多流行于宫廷及上流社会,用以装饰环境及欣赏需要,大都以工笔设色的画法,写生逼真。
五代:双钩填彩与落墨画法之定格。五代十国的绘画,无论中原、西蜀还是南唐,也无论人物、山水还是花鸟都在继承唐代传统的同时有新的发展。在山水画方面,这时突出发展了唐人水墨风格。“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及南北两大山水画派的出现,成为山水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两派画家笔下,用以呈现山水纹理质感与结构的“皴法”得到很大发展,墨法丰富起来,有笔有墨成了画家的自觉要求,水墨及水墨淡着色山水画至此已发展成熟。花鸟画领域五代出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种技法风格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花鸟画走向成熟。五代,勾勒设色的青绿山水仍在延续。
两宋:工笔的极致与兼工带写的初创及章法的突破。宋代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获得新的发展,风格形式日趋多样,技法更加完备。文人画的兴起与宫廷绘画的繁盛成为这一时期的新特征。在艺术上自觉追求有别于画工的“文人画”是在北宋中叶兴起的。风俗画、历史故事与现实题材的人物画都成为画家感兴趣的题材并有杰作出现。北宋画坛上,山水画成就最为突出,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画史所称“宋人格法”主要指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创作。南宋山水画的主流是水墨苍劲笔法所显示的精奇而抒情的风貌。这一时期随着卷轴画的大量产生和对现实生活的